聽見詩意《江文也與兩位夫人》
5月
16
2014
江文也與兩位夫人(對位室內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3次瀏覽
林秀蓁(現為北門高中音樂教師、台藝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在職班)

此次「臺南藝術節」將2013年對位室內樂團委託作曲家李子聲創作的室內樂歌劇《江文也與兩位夫人》搬到府城重新演出,江文也(1910-1983)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曾留學日本而結識日籍妻子Nobu,1938年到北平師範大學任教,與中國籍妻子韻真相守直到辭世,期間經歷了二次大戰、文革洗禮,生在大時代的紛亂與不斷地被迫選擇,使他的人生如同幕中不斷吟唱的詩《流浪者》般,充滿著對家鄉的渴望與思念。

劇中只有三位人物,江文也由男高音林建吉飾演,日籍妻子Nobu由女高音林慈音飾演,特別的是中國籍的妻子韻真則由豫劇旦角謝文琪演繹。刻意以豫劇唱腔來表現韻真來自北京的濃厚中國味道,是作曲家的巧思,也是演員一大挑戰,因全劇多處以非調性演唱,且現場室內樂伴奏和中國傳統劇種的伴奏方式不同,以和聲織體取代線性旋律的走向,但唱腔卻讓觀眾容易感到熟悉,來自不同背景的江文也、日人Nobu與韻真的中西唱腔使本劇產生戲劇張力。

唱詞則來自席慕蓉、徐志摩、林庚及江文也本人的現代詩,經過作曲家以室內樂形式伴奏,時而展現溫暖的調性(如戀愛時的甜蜜)與冷冽的非調性(如內心的糾結),著名詩作內容亦使觀眾與故事產生距離,對詩作本身進行審美,簡潔的室內樂音響與詩作相呼應,呈現出如詩的氛圍。

作曲家除了運用現代詩以及其現代音樂的語彙,也將江文也的鋼琴作品《狂歡日》巧妙地穿入劇情中,第一幕第二景描寫身在北京的江文也收到來自東京的家書,並與韻真分享新作,歌者邊唱邊走到舞台中央彈起《狂歡日》,隨後室內樂團與鋼琴繼續演奏,主角音樂家的身份使真實劇情與背景音樂之間交錯,在虛實切換中令觀眾眼睛一亮。另一幕韻真與江文也備受反右與文革打擊之下,晚年兩人談論著年輕時期,江文也唱出舒伯特《小夜曲》,巧妙地將經典作品穿插其中。另外,小提琴演奏家林佳霖於其中一幕出場時竟以胡琴演奏,並以中國戲曲的方式伴隨著韻真的唱腔起伏,姑且不論創作者的寓意,對演奏者的技巧自是一大考驗。

簡單的三位主角,取自獨立詩篇的唱詞看似片段卻完整地敘述三人在時代背景下的心情,舞台中央七人編制的室內樂編制精緻音響氛圍,以及運用投影式的動態佈景設計與燈光營造出的疏離感,使此劇呈現出簡潔的視覺與聽覺,相對地偏向非寫實主義的寫意風格,使音樂的主體更被擴大,展現作曲家嘗試融合多種音樂元素的跨界創作實力,也讓筆者聽見故事以外存在於音樂中的詩意。

《江文也與兩位夫人》

演出|對位室內樂團
時間|2014/05/09 19:30
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