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發出的聲音《幻想與狂想》
12月
13
2014
幻想與狂想(台灣純弦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15次瀏覽
陳信祥(業餘愛樂人)

音樂會的高潮迭起,常常地刺激我的五官,逼迫我在短時間內發出歡笑、流淚等訊號,不過更令我在乎的是,激情過後,我能從音樂廳帶走多少印象;所謂印象可以是某段旋律、某首作品流傳、全新創作,或是將傳統使用現代口語重編,我想台灣純弦以上皆是,且讓我滿載而歸。

從節目單上的編排方式,印證作曲家李哲藝曾向觀眾說:創作者只完成半頁樂譜,剩下一半由台上優異演奏家完成。確實,上半場經典炫技改編曲,台灣純弦演奏的絲絲入扣外加臉不紅氣不喘,如《卡門》幻想曲,小提琴家林天吉運用彈性速度(rubato),讓卡門的臉龐隔層紗更顯嫵媚動人;或是帕薩卡利亞的磅礡氣勢,《動物狂歡節》的熱鬧非凡,讓我聽到一首首不失原味又動人的經典名曲,唯一可惜的是,或許是時間長度問題,《動物狂歡節》終曲的動物大遊行片段,刪除許多樂思,以至於聽過原曲的我有些許不飽足感,總覺得高潮未到就中止。上半場的結尾的《生日快樂狂想曲》,我想從現場笑聲和掌聲不斷地,應能判斷它為最佳人緣曲;李哲藝將大量名曲融入其中,如《梁祝》、《we will rock you》等,並安排人聲、滑奏等,讓音樂會活絡起來,而團員們的動靜皆宜也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傳統是土地的命脈,人可創新但絕不能忘本」,相信作曲家李哲藝就是這樣的人,下半場讓觀眾欣賞到台灣的原住民和歌仔戲文化(《排灣幻想序曲》、《歌仔戲狂想曲》),或者帶有濃濃地台灣味的樂曲(《四月雨幻想曲》、《台灣狂想曲》)。《歌仔戲狂想曲》最讓筆者有感觸,因尾段由小提琴獨奏出歌仔戲特有的唱腔,搭配團員們炙熱的舞蹈節奏,聽得出一群年輕人用自我的語言去維繫前代的傳統,過程中雖有磨合,最終理出一條保有歌仔戲文化的道路。而《四月雨幻想曲》,曲中淡淡的感傷,薛志璋大幅度的抖音,更顯出樂曲柔情的一面;但鄧雨賢老師的四大名作「四月望雨」,李哲藝為何獨漏《望春風》,而正當這念頭閃過同時,安可曲響起望春風旋律,一切疑慮都解開了,「有台灣人的地方,就有望春風的歌聲在」,《望春風》絕對是四大名作中最為有份量,故作曲家才獨立它。

從台灣純弦可發現,團隊的運作上下一條心,不僅是舞台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包括口條清晰的導聆,還有為了讓每個角落的觀眾聆賞到最佳音效,而架設小反響板等,種種如此都顯示一場優異的演出,幕前幕後團隊的配合,今晚的台灣純弦,演奏出台灣土地的聲音,也守護了台灣土地的文化,台灣純弦有您真好。

《幻想與狂想》

演出|台灣純弦
時間|2014/11/16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定論植物們是否喜歡這系列的音樂會,如果它們書寫評論或交換意見又將如何進行。我們就算能透過科學實證論斷植物具有一定層次的感知能力,仍舊無法判斷植物們是否具有「喜歡」這場音樂會的統合性價值判准。
9月
22
2023
反而更確定當我們當論藝術經驗時所帶來的局限,我們試圖靠近的或許終將是人類中心下對「非人類中心的想像」,喚醒的是人類對共生關係的想像。
9月
22
2023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9月
14
2023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時隔三年,終於又展開巡迴了!一進到音樂廳,自團員們開始前在台上的練習,每個樂器輪流不停歇地演練著當晚曲目最困難的片段,便能輕易感受到專屬年輕樂團的熱情。
9月
14
2023
捧著「邀請」的思維,嘗試把自己放在「合作」的角度。畢竟舞台上的夥伴,也正用心地高歌、邀請你進來這個情境氛圍——有時候,就只差一點勇氣與自信。
9月
07
2023
近幾年新成立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於在地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下,成為文化復振、藝術創生及探討永續生活的據點,常舉辦各類親近土地與文化的交流活動
9月
05
2023
音樂節的官方聲明表示,林昭亮與其妻何瑞燕將不再參與未來音樂節的一切事務,音樂節也將遴選新任負責人,並且執行組織變革,以筆者有限的想像,還是認為社會大眾很難不將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與林昭亮劃上等號,
8月
31
2023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