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的高潮迭起,常常地刺激我的五官,逼迫我在短時間內發出歡笑、流淚等訊號,不過更令我在乎的是,激情過後,我能從音樂廳帶走多少印象;所謂印象可以是某段旋律、某首作品流傳、全新創作,或是將傳統使用現代口語重編,我想台灣純弦以上皆是,且讓我滿載而歸。
從節目單上的編排方式,印證作曲家李哲藝曾向觀眾說:創作者只完成半頁樂譜,剩下一半由台上優異演奏家完成。確實,上半場經典炫技改編曲,台灣純弦演奏的絲絲入扣外加臉不紅氣不喘,如《卡門》幻想曲,小提琴家林天吉運用彈性速度(rubato),讓卡門的臉龐隔層紗更顯嫵媚動人;或是帕薩卡利亞的磅礡氣勢,《動物狂歡節》的熱鬧非凡,讓我聽到一首首不失原味又動人的經典名曲,唯一可惜的是,或許是時間長度問題,《動物狂歡節》終曲的動物大遊行片段,刪除許多樂思,以至於聽過原曲的我有些許不飽足感,總覺得高潮未到就中止。上半場的結尾的《生日快樂狂想曲》,我想從現場笑聲和掌聲不斷地,應能判斷它為最佳人緣曲;李哲藝將大量名曲融入其中,如《梁祝》、《we will rock you》等,並安排人聲、滑奏等,讓音樂會活絡起來,而團員們的動靜皆宜也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傳統是土地的命脈,人可創新但絕不能忘本」,相信作曲家李哲藝就是這樣的人,下半場讓觀眾欣賞到台灣的原住民和歌仔戲文化(《排灣幻想序曲》、《歌仔戲狂想曲》),或者帶有濃濃地台灣味的樂曲(《四月雨幻想曲》、《台灣狂想曲》)。《歌仔戲狂想曲》最讓筆者有感觸,因尾段由小提琴獨奏出歌仔戲特有的唱腔,搭配團員們炙熱的舞蹈節奏,聽得出一群年輕人用自我的語言去維繫前代的傳統,過程中雖有磨合,最終理出一條保有歌仔戲文化的道路。而《四月雨幻想曲》,曲中淡淡的感傷,薛志璋大幅度的抖音,更顯出樂曲柔情的一面;但鄧雨賢老師的四大名作「四月望雨」,李哲藝為何獨漏《望春風》,而正當這念頭閃過同時,安可曲響起望春風旋律,一切疑慮都解開了,「有台灣人的地方,就有望春風的歌聲在」,《望春風》絕對是四大名作中最為有份量,故作曲家才獨立它。
從台灣純弦可發現,團隊的運作上下一條心,不僅是舞台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包括口條清晰的導聆,還有為了讓每個角落的觀眾聆賞到最佳音效,而架設小反響板等,種種如此都顯示一場優異的演出,幕前幕後團隊的配合,今晚的台灣純弦,演奏出台灣土地的聲音,也守護了台灣土地的文化,台灣純弦有您真好。
《幻想與狂想》
演出|台灣純弦
時間|2014/11/16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