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壁上的花》 是壓不扁的玫瑰
9月
25
2023
開在壁上的花(海島演劇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9次瀏覽

文 鄭心怡(中正大學中文系在學生)

海島演劇推出「人權遊台灣計畫」,透過演出人權議題戲劇,將被過去政府刻意壓制的話題、人們漸漸淡忘的過往,用戲齣紀錄。利用「二年計畫」型式,第一年到各縣市巡演,以完全免費的方式 ,只要對議題有關心或感興趣者都能報名入場觀戲,第二年進入校園,以學生為主要受眾,讓學生能接觸課本外的歷史,透過看戲跟曾真實發生在此片土地上的事件對話。期待能開拓觀眾群,突破以往以同溫層觀眾為主的現象,讓臺灣人能開始關注自身所在島嶼的話題。

《開在壁上的花》主要圍繞在當時政治受難者簡國賢、林秋祥、楊國宇及其家屬們。開場透過重現簡國賢編導的舞台劇《壁》,兩戶人家隔著一道牆,壁兩旁的貧窮、富裕、自由與剝削僅在一壁之隔。《壁》直入當時貧富差異的社會氛圍,以此開始串聯戲外簡國賢等人的人生經歷,講述他們遭到政治壓迫卻仍奮鬥到底的人生,以及在他們背後,奮力抵抗社會不公、為家人奔波操勞的親屬。結尾再以舞台劇《壁》作結,像開場《壁》中搬離隔在兩家之間的牆壁一樣,簡國賢等人力圖傾倒聳立在社會中的「壁」,而最後開在壁上的花,猶如楊逵詩作篇名〈壓不扁的玫瑰花〉般,展現了劇中人物強大的意志力,繼續為推倒社會不公不義盡心盡力。

《開在壁上的花》劇情步調緊湊,演完戲中戲《壁》後,輪番上演簡國賢、林秋祥、楊國宇等人的人生經歷。劇中僅以八名演員,一人分飾多角,演出多達二十多位角色,透過衣物飾品的佩戴、穿脫切換角色,在緊湊的劇情下難免令人眼花撩亂,但演員的表演絲毫不遜色,仍深刻表現出角色細膩的情感。整齣劇劇情張力極強,尤以獄中景象令人驚心動魄,每個家庭遭政治迫害撕裂的瞬間更叫人心頭一緊,一幕幕的結束往往伴隨著觀眾席內傳來的吸鼻、哽咽,不論男女老少均深陷其中。

海島演劇此次和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目的是希望藉由戲劇演出降低觀眾與此類議題距離、以視覺呈現減少閱覽困難,提高大眾對人權議題的關注,讓人們不再對該議題陌生。演後座談也有觀眾提及在此之前似乎都未曾聽聞有相關活動,質疑這樣的議題似乎逐漸被漠視、遺忘。然而,其實類似的推廣活動從未停止,只是製作方與閱覽方似乎彼此都成為了孤島,即便現今網路資訊流通發達,仍無法輕易接觸對方所在的領域,造成議題宣導的效力大減,製作方達不到目標、閱覽方遇不到消息,在這個方面,或許海島演劇以及觀眾都必須再加把勁,才能破除彼此的孤島處境,觸及彼此。

海島演劇2023人權遊台灣《開在壁上的花》

演出|國家人權博物館、海島演劇主辦
時間|2023/08/20 14:3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