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的性別、真實的生命《槴子花》
5月
16
2012
梔子花(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2次瀏覽
陳雅萍

由比利時當代舞團(les ballets C de la B)製作,編舞家布拉德勒( Alain Platel)和導演范萊克(Frank Van Laecke)共同執導的《梔子花》(Gardenia),是一場關於性別與身體、虛擬與真實的多層次對話。靈感取自紀錄片《我就是這個樣子》(由Sonia Herman Dolz執導,紀錄巴塞隆納一家變裝夜總會歇業前夕的故事),並以七位在現實生活中為變性人或變裝者的男子扮演主要角色。劇中的話語、行動、甚至許多耳熟能詳的樂曲,都來自這群人的生活與記憶,一群臉上佈滿皺紋,皮膚鬆弛,多半身材已走樣的高齡變性/變裝者。

難得的是,《梔子花》不以言語的辯證或者催人熱淚的故事,來博取觀眾對變性/變裝者的同情,而是藉由細膩的劇場手法:服裝、燈光、場面調度,尤其是這些人在作品推進的過程中,以不同程度的女、男扮裝,或不同程度裸露的身體,一層又一層地塗抹上性別,同時也一層又一層地揭露這些不尋常的靈魂深處,關於孤寂以及渴望愛與希望的真實情感。

「身體」是布拉德勒和范萊克引領觀眾進入變性/變裝者內心世界的甬道,然而,《梔子花》裡所鋪陳的身體卻超越了一般人對於「身體=生理=自然=真實」的一連串推論與相信,它要觀眾重新思考何謂「身體」、「性別」的真實與虛假,以及其中所承載的生命內涵。舞劇開頭所有人西裝革履,變性人凡妮莎(Vanessa Van Durme)以秀場主持人的姿態,請觀眾們起立為已逝的變裝秀藝人們默哀一分鐘,接著「她」大開黃腔,一一介紹每位演員。嚴肅的氣氛緊接著誇大到荒誕的字句,讓觀眾一時難以拿捏演員們身分的真假尺度。接著,所有人退去男裝,露出底下各式碎花、不同色彩的裙裝,並以定格的方式擺出媒體影像中常見的女性撩人姿態,性別的虛擬性莫此為甚。

就在所有人穿回男裝退場,然後搬出一張大方桌,並推進一個活動式鐵架結構,置於舞台後方,舞劇的重要轉折就此展開。方桌上可見擺滿了女性假髮、化妝品等變裝工具,鐵架上則掛著各式華麗的女裝與女用提包。所有人輪流坐上方桌,開始扮裝:夢露型假髮、厚重的濃妝、亮片晚禮服、高跟鞋,這些表演意味十足的女性符碼開始和演員們身上原有的男裝,以各種方式的組合在每個人身上不斷組構、拆解、再組構,而「女」、「男」、「中性」、「雌雄同體」等性別的定義,也隨之被組構、拆解、再組構。

過程中,演員們不同程度裸露的身體,教我們看見眼花撩亂的扮裝底下佈滿歲月痕跡的血肉之軀,其中一位變性人甚至袒露著女性隆起的胸部。同時,一首首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和流行歌曲的旋律,牽引出演員們生命底層的記憶與傷痕。這一幕節奏緊湊、意象鮮明的性別展演(gender performance),超越了任何理論關於「性別流動性」的詮釋,而奇妙的是,隨著人為濃妝豔抹在「她」們身上不斷累積,這些變性/變裝者卻顯得愈發從容與自在,身體的存在與生命的熱度愈發耀眼。

舞台上,除了七位主要演員之外,還有一位「真正的女人」和一位「年輕男子」,她/他們不是這些變性/變裝者的對照組,而更像是彼此的一面鏡子,照見「性別」的虛擬如同一襲戲服,但戲服底下卻是不容錯認的熱騰騰情感與炙熱的生命。就在盛大的性別變裝之後,「年輕男子」獨舞出凡妮莎的一段獨白,激越的動作傳達出言語無法盡訴的孤寂與哀傷,彷彿台上所有人年輕時的身影。

舞劇結尾猶如一場變裝秀的尾聲高潮,所有的演員穿著自己最得意的女裝走上紅毯,主持人凡妮莎以一套赭紅色比基尼和一條同色系的羽毛圍巾,艷冠群芳。此時,《在彩虹之上》(Somewhere Out of the Rainbow)的歌聲悠然響起,演員們站回作品開頭時個人站立的位置,只是此刻「他們」已然變成了「她們」。觀眾的回憶被驟然勾起,原來開場時同樣的歌聲中,那些舞台上憂傷的靈魂所嚮往的「化外之境」,就存在這變裝舞台上婀娜多姿的女裝身體裡,在演員們與觀眾席之間流轉的思考、理解與情感裡。

《槴子花》

演出|比利時當代舞團
時間|2012/05/1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