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四百,浮光掠影《內海城電波》
6月
28
2024
內海城電波(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8次瀏覽

文 陳正熙(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那一年,我考上成大,結束成功嶺暑訓之後南下,搬進光復校區的嶄新宿舍,買了一輛二手腳踏車,開始大學生活。半年之後,我收拾行李北上返家,結束了短暫的台南生活,只留下零星模糊的一些印象:宿舍裡據傳是以流體力學實驗器材名義購置的洗衣機,已被拆除的民族路夜市和遠東百貨,撐著陽傘、優雅地騎著腳踏車穿梭於校區之間的女大學生。或許因為我無意久待,所以從來不曾用心探索古城風貌,反而是經常坐著夜車往返南北,只為了到電影圖書館位在中華路的放映室看場電影。

我與台南的淵源,很早,但也很淡薄,因此,仍然是要以一個外地人的眼光,看臺南人劇團與影響・新劇場共創/製的《內海城電波》。

《內海城電波》以一對戀人的奇幻旅程,講述內海城(台南城的虛擬化身)的前世今生。卡鮑與夏隆兩人的戀情,無法得到族人祝福,因此決定行舟私奔,不意墜入時空轉換之流,來到繁榮富庶的內海城,走失的兩人各自經歷、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現實,最終沿著神秘溪流逆水而上,重逢於停舟之處,一起奔赴心之所向——成為新故鄉內海城的城民。


內海城電波(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編導將卡鮑與夏隆設定為陸地與海洋的代表,明白呼應台南的原住民族群和地理景觀特色,以特色剪影拼貼的手法,將在地的知名人物(巨人少棒、傳教士馬雅各、葉石濤)、城市景觀(寶美樓、林百貨、蝸牛巷、普羅民遮城、南北雙溪)、民間傳說(林投姐、運河自殺命案)、和歷史場景(荷日競逐、白色恐怖、競馬賽事、漢生病),完成一幅古今並呈、繽紛多彩的城市圖像,再加上適切的當代意識——運河殉情命案的真相,竟是女性追求獨立自由的秘密行動,林投姐的悲劇生命故事,被轉化爲地方創生、文化創意產業的典範,遺跡訪查、歷史書寫、美食網評,都是確認城市自我認同的努力。整部作品以虛擬的內海城指涉現實的台南城,雖無重現城市歷史的企圖,但,確有鞏固強化在地意識的意旨。

作為「台南四百」系列活動之一,《內海城電波》是一個典型的「命題作文」之作,在活動主軸脈絡中,創作者即使無法面面俱到,但還是要勉力嘗試,盡量貼近各方期待,因此,借綺思幻想之名,以容納更多在地典故意象,似乎理所當然,但,也不免有取巧之嫌:我們透過卡鮑與夏隆在內海城中的見識經歷,無論是市井傳說、特色飲食、城市景觀、或歷史人物故事,多半如「浮光掠影」一般點到為止,而無深刻的刻畫感受,與戲劇動作(卡夏兩人的旅程)的關係,也有點勉強(如夏隆在無意之間幫助破解了運河奇案,卡鮑則成為解救林投姐和漢生病患的天使),即使有奇幻之名,和歌舞添色(以台語rap唱出台南區域名稱),也無法構成一個合乎情理的敘事,就如同舞台上的許多物件裝置一樣,有府城意象,但稍嫌混亂,難以完整描繪台南印象,卡夏兩人的故事、內海城的故事,原來應有的深刻情感內涵,也因此而有許多待填補的缺憾。

此外,台南開城四百年,累積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如果要說一則台南的故事,「時間」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創作元素—人物、事件、景觀,如何在時間的脈絡中演變(傳教士與在地社群的關係、藝旦文化的興衰、城市發展對街區建築的影響),但,即使有歌曲對話的補充說明,我在劇中的場景變換裡,卻看不到「時間」的痕跡,內海城,真的更像是一座存在於歷史真空之中,「時間」已被掏空的虛擬城市。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內海城電波(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對台南在地觀眾來說,劇中的人事場景,應是世代相傳的日常,或許無需更多的交代或補充,舞台上的畫面,像是打開心門的開關,召喚每個人各自的生命經驗(今昔並呈的城市景觀、巨人少棒旋風、市場美食),填補集體記憶中的空白(競馬賽事、漢生病、傳教士與現代醫術),在音樂歌舞的熱鬧氣氛中,共同創造出集體的抒情感受(台南小吃的『甜』不是『甜』,是『甘』),接連海陸、「戀愛、結婚、工課、眠夢,攏總適合來到遮」的新故鄉,也因此是理所當然的共同想像。

但,對我而言,《內海城電波》比較像是一趟走馬看花的三天兩夜行程,所留下的行旅印象——古趣的林百貨電梯,清幽的蝸牛巷,確實偏甜的碗粿和魚羹湯,香煙繚繞中的古廟牌匾,或者,未來規劃旅程的參考座標—運河夕照、水仙宮走踏、寶美樓尋幽,大約達到了地方政府與製作團隊所期待的城市行銷(交陪)成效,但,是否足以構成一部可以讓人重新認識台南的城市史詩,則有待商榷。

可以清楚感受到台南在地劇團邀請外地觀眾,做陣交陪的好意,但也因為如此,我期待更深入的探索和體驗——讓年歲漸長的我更深刻體會台南的風采,一解年少時對古城匆匆一瞥的遺憾。

《內海城電波》

演出|台南人劇團、影響・新劇場
時間|2024/06/02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