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哪尋个歷史《客家等路》
11月
02
2016
客家等路(SHOW影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32次瀏覽
邱書凱(自由工作者)

一棟建築可以是什麼?是商業大樓、公共建築、住著三代同堂的民宅、家族遷徙而留下的空屋;它可能是營利的場所,或者,它是某一家子的歸屬,也可能只是待售而立的鋼筋水泥。每一個場景都會有專屬它的故事,角色的來去讓空間開始產生物理/化學的變化,故事也隨之紮根、開枝散葉。如是,本文試圖自《客》劇中的時間脈絡,探索其空間、角色與情節三大要素。

新珍香餅舖起於新埔鎮籍的范清漢,早年,他到中壢拜師學藝,學成後,民國十八年以父母給的四個兩角半創業,歷經多年打拚,於民國四十年的現址買地、自建並開業【1】。以餅舖前的街道為主要場景,在此穿梭的劇中人物包含:餅舖的第三代接班人、中年女性常客、穿越時空的少女、群眾小孩(兼意象式的敘述者)、習慣睡午覺的父執輩鄰居。故事則分為主、副兩線,主線以身著紅白格紋洋裝的女子在二十歲生日時許願,希望自己可以到一個有趣的地方玩,接著,她彷彿乘坐時光機,從過去(民國四十五年)穿越至現代(民國一O五年),自原生地(大溪)轉瞬間已身在他鄉(中壢),在新珍香餅舖前巧遇該店的中年女性常客,也因而認識該店的第三代接班人,參觀餅行、遊歷中壢後,帶著餅舖的伴手禮離去;副線則穿插「過去」(童年的遊戲:一角兩角三角形、躲貓貓、丟黏土;趣事:惡整鄰居、颱風前堆沙包防洪)於主線之間,意圖創造今昔交錯的時間跳躍感。

不論時空設定,劇情內容的比例是過去大於「過去─現在」大於現在。「過去」包含第三代接班人向中年女性常客與少女分享餅舖的歷史、過往的記憶(群眾小孩的生活、鄰居的午睡);「過去─現在」僅有中年女性常客訴說中壢於八O年代的現代化工程,而關於「現在」的討論幾乎是九牛一毛。此意並非不能以「懷舊」作為主軸,而是創作者如何將空間、角色、情節加以整合,讓演出得以更縝密的展現。舉例來說:創造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角色的關聯性(少女或女性常客可能是群眾小孩的成員之一、午睡鄰居可能是餅行的創始人);其次,讓空間與角色之間產生映照(餅舖現齡六十五載,少女若有幸活至今日,則現年七十八歲,少女雖然未經歷餅舖開店前的遊販期,兩者卻共存於相同的時間軸,別有繼往開來之意,可惜的是,少女穿越至現代鮮少提供關於過去的資訊,又礙於編導設定少女生長於大溪,雙方的對話更無從建立);再者,樹立餅舖的當代意義(餅舖衣缽傳承至今,店面依然屹立於大時代的洪流中,之於穿越者、熟客、接班人的意義為何?)。

好比臺北的超親密小戲節、臺南的321小戲節等,《客》劇是2016桃園藝術巡演─街區小劇場演出計畫的創作之一。姑且將環境劇場的概念擱置一旁,戶外劇場與室內劇院的演出操作技巧(演員表演、進/出場的方式、燈光於白晝的必要性)實需經由創作者再深思、轉化。在懷舊大於歷史的情境下,過去儼然流於片面的抒情式記憶,無從構築「在地」多元且豐富的人文觀,幾句客家話彷彿也伴隨著歷史以及少女的歸途:無哪尋【2】。

註釋

1、新珍香餅舖官網http://www.sutan.com.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1406

2、客語,「找不到」的意思。

《客家等路》

演出|SHOW影劇團
時間|2016/10/20 15:20
地點|新珍香餅舖前(桃園市中壢市中平路146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