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建築可以是什麼?是商業大樓、公共建築、住著三代同堂的民宅、家族遷徙而留下的空屋;它可能是營利的場所,或者,它是某一家子的歸屬,也可能只是待售而立的鋼筋水泥。每一個場景都會有專屬它的故事,角色的來去讓空間開始產生物理/化學的變化,故事也隨之紮根、開枝散葉。如是,本文試圖自《客》劇中的時間脈絡,探索其空間、角色與情節三大要素。
新珍香餅舖起於新埔鎮籍的范清漢,早年,他到中壢拜師學藝,學成後,民國十八年以父母給的四個兩角半創業,歷經多年打拚,於民國四十年的現址買地、自建並開業【1】。以餅舖前的街道為主要場景,在此穿梭的劇中人物包含:餅舖的第三代接班人、中年女性常客、穿越時空的少女、群眾小孩(兼意象式的敘述者)、習慣睡午覺的父執輩鄰居。故事則分為主、副兩線,主線以身著紅白格紋洋裝的女子在二十歲生日時許願,希望自己可以到一個有趣的地方玩,接著,她彷彿乘坐時光機,從過去(民國四十五年)穿越至現代(民國一O五年),自原生地(大溪)轉瞬間已身在他鄉(中壢),在新珍香餅舖前巧遇該店的中年女性常客,也因而認識該店的第三代接班人,參觀餅行、遊歷中壢後,帶著餅舖的伴手禮離去;副線則穿插「過去」(童年的遊戲:一角兩角三角形、躲貓貓、丟黏土;趣事:惡整鄰居、颱風前堆沙包防洪)於主線之間,意圖創造今昔交錯的時間跳躍感。
不論時空設定,劇情內容的比例是過去大於「過去─現在」大於現在。「過去」包含第三代接班人向中年女性常客與少女分享餅舖的歷史、過往的記憶(群眾小孩的生活、鄰居的午睡);「過去─現在」僅有中年女性常客訴說中壢於八O年代的現代化工程,而關於「現在」的討論幾乎是九牛一毛。此意並非不能以「懷舊」作為主軸,而是創作者如何將空間、角色、情節加以整合,讓演出得以更縝密的展現。舉例來說:創造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角色的關聯性(少女或女性常客可能是群眾小孩的成員之一、午睡鄰居可能是餅行的創始人);其次,讓空間與角色之間產生映照(餅舖現齡六十五載,少女若有幸活至今日,則現年七十八歲,少女雖然未經歷餅舖開店前的遊販期,兩者卻共存於相同的時間軸,別有繼往開來之意,可惜的是,少女穿越至現代鮮少提供關於過去的資訊,又礙於編導設定少女生長於大溪,雙方的對話更無從建立);再者,樹立餅舖的當代意義(餅舖衣缽傳承至今,店面依然屹立於大時代的洪流中,之於穿越者、熟客、接班人的意義為何?)。
好比臺北的超親密小戲節、臺南的321小戲節等,《客》劇是2016桃園藝術巡演─街區小劇場演出計畫的創作之一。姑且將環境劇場的概念擱置一旁,戶外劇場與室內劇院的演出操作技巧(演員表演、進/出場的方式、燈光於白晝的必要性)實需經由創作者再深思、轉化。在懷舊大於歷史的情境下,過去儼然流於片面的抒情式記憶,無從構築「在地」多元且豐富的人文觀,幾句客家話彷彿也伴隨著歷史以及少女的歸途:無哪尋【2】。
註釋
1、新珍香餅舖官網http://www.sutan.com.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1406
2、客語,「找不到」的意思。
《客家等路》
演出|SHOW影劇團
時間|2016/10/20 15:20
地點|新珍香餅舖前(桃園市中壢市中平路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