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孤獨的靈魂派對《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
11月
04
2024
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人力飛行劇團提供/攝影顏涵正)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4次瀏覽

文 周依彣(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一劇延續了人力飛行劇團一貫的實驗性風格,以獨腳戲的方式詮釋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的作品《地獄一季》(Une Saison en Enfer),展現出在現實與虛妄中生命的狂喜與悲涼、扭曲陰暗和曖昧混沌。

孤單的靈魂 狂妄的派對

看完戲劇過後,疑惑不斷遊蕩在腦海中,過去的五十分鐘發生了什麼?肢體探索、行為藝術、喧囂狂鬧,在肆意的宣洩後能代表的意義為何?而這場看似狂歡的派對最後又該如何結束?

《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唯一的人物是一名保全,在節目介紹裡稱他為「臥底保全」,他是資本社會裡最底層的存在,卻不斷穿梭在富麗的大樓中,渴望逃離去夢想裡的烏托邦,卻又深陷在了「這裡」,他將這裡視作了「奪回生命主導權」的領地。

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人力飛行劇團提供/攝影顏涵正)

烏托邦的可能性在哪?這是在戲劇中意象的問題,資本結構中底層的人對於權力的追求、對於物質慾望的渴望,都在獨腳戲中被以一種狂歡的精神困境給展演出來。在人類被社會規範和精神理性掙扎束縛的同時,本能地追求著自由與快樂的純粹,是在這個夢幻卻又地獄之地的共存。

「讓想像力奪權」(L'imagination au pouvoir)是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1】,因此戲劇的氛圍十分晦暗,觀眾圍繞在舞台,看著保全(楊奇殷飾)說著詭異的台詞、肆意的舞蹈、肢體、搭配著紅色噴漆的寫下注音版的「讓想像力奪權」在透明塑膠布幕上,與之互動產生窒息感,如同對這個世界無聲的抵抗,又彷彿對自我內心最深沉的吶喊。

這場個人的派對,亦是一場對自我的對話。多次對著不存在的韓波進行對話,以小名似的方式喊著「波波」,這令人無法看懂的困惑圖像,令觀者感到了不安與懸浮感,似乎也象徵著生活中無意義、缺乏秩序的狀態。而喊著波波的同時,那種無力之感,強調了個體在無序世界中的掙扎求存,是強烈的孤立與疏離。

然而在觀眾試著沉浸在表演的氛圍時,劇中卻有一段非常影響觀賞的中斷,當楊奇殷一個人在狂歡時,為了讓噴漆的味道消散,工作人員將門給打開。從筆者的角度完全可以看到路上的行人在往內看,尤其此場是非常喧囂的一幕,極度影響觀感,也無法專心在這幕的進行。

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人力飛行劇團提供/攝影顏涵正)

同時可惜的是,這齣戲的銜接與轉場相當不明顯,不清楚他的每一次切換意義是什麼。甚至在劇末的時候重複多次開門跑出去,又從後面的門跑回來,似乎是要表達穿梭的意味,但看起來有些荒誕滑稽。

解離的文字 虛妄的意義

「我剛才說了什麼?」

劇中多次重複這個問句,但說了什麼,似乎沒有人記得。劇中的文字並不是詩意般的被述說,更像是被解構、又重組的接字遊戲,很難找到一個絕對的邏輯跟意義。意義似乎是虛妄的,文字語言也不是世界中最重要的存在,生存才是。因此「生活」在這個扭曲的空間中,苦難般的磨難象徵著「地獄」的存在,而「一季」彷若是一段短暫卻極為強烈的時期,在人類歷史中是一個細微的片段與插曲。

韓波在經歷了感情的極大創傷後,寫下了《地獄一季》這部著名的詩集,他的文字充滿了冷峻而憂鬱的氛圍,進行了自我和靈魂折磨的寫照,更展示了他在面對信仰、愛情、藝術追求和自我身分認同等方面的激烈掙扎。

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人力飛行劇團提供/攝影許斌)

他以詩歌的方式表達了對生活的幻滅,更通過了象徵意義的語言揭示了對人類存在的質疑。《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便奠基在韓波的語言結構上,用拼貼、取樣的方式來創作,自己便是一個觀察者,與這個現實深度的連結。

對於這短暫的五十分鐘演出,可以有各種符碼意義的詮釋與解讀。無論是小人物對社會結構的自我重塑,亦或是對生命循環與時間的流連與徘徊,都是這場單人表演藉由「想像力」對現實的批判,更是對自我的吶喊。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可以理解他想創作出來的時空處境,也能夠為文本脈絡進行梳理與分析,但卻不禁思索小劇場藝術的展演,時常令觀眾有大量困惑與疑慮的結果,是否是從事表演藝術所希望帶來的結果與成效。

在周六的這場舞台氛圍的渲染中,經歷的這一個短暫的午後,彷彿去到了所謂的地獄,共感了一遭在虛妄世界的紛擾與寂靜。


注解

1、參見《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的節目介紹。

《地獄一季—我羨慕動物的狂喜》

演出|人力飛行劇團
時間|2024/10/19 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
這齣音樂劇流暢的演出,不難想像在前置選曲和樂團編制中耗費的心力,它在歌詞和台詞之間相互呼應,以音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推進情感
12月
03
2024
流行音樂與劇場不會也不該只是市場、產業的匯聚與結盟,反而能在兩者互文之間,既在此時此刻延展時空,也讓跨越時代的記憶與感受在此交織。
12月
02
2024
不過也因此有個小疑惑,為何作品訪談錄像卻選擇了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作為紀實主角,而非以台南在地的獨立書店進行影像呈現?
12月
02
2024
以重演作為方法,《安蒂岡妮在亞馬遜》不單是一齣希臘悲劇的當代改編,也是一場跨國界的文化行動。
12月
02
2024
這次淼淼製作對於新劇運動的「回訪」,不僅無法僅依賴對既有資料的重新詮釋,還必須想像當時未翻譯完整、未演出的劇本,在內容主旨及呈現形式方面如何與當代對話
12月
02
2024
編導以接近魔幻寫實的手法,模糊了不同的時間軸線,將兩對母女的生命故事穿梭交織,呈現難解的人生課題,讓我們在遺憾中瞥見真正的美好。
11月
29
2024
《沙拉殺人事件》的戲劇動作雖然簡單,卻充滿辯證思考的可能,特別是標題指涉的社會事件,與劇中夫妻女兒的意外死亡,就像那些從收音機裡傳來的新聞報導一樣,既有不可思議的怪異感,卻又有難以駁斥的真實感,不能不讓人重新檢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和思考習慣,甚至對社會大眾的道德共識,心生疑慮。
11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