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戲曲,新味道《挑滑車》《活捉》《西廂記》
1月
04
2017
挑滑車(林榮錄 攝,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5次瀏覽
曾浩瑜(戲劇愛好者)

這次「承功 : 當上戲曲接班人」的主題顧名思義即是為新生代戲曲演員提供一個與觀眾對話的舞台,並希望透過充滿新意的詮釋以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的確,身為一個二十出頭的毛小子,這次的演出實在令我大開眼界。這次的演出形式為在兩小時內,呈現三段不同風格 (客家戲、京劇、歌仔戲)的演出片段。

若由我為這次的三個劇碼做一個整體的定位,我會給予如「東方百老匯」的評價。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發現傳統戲曲與我所知道的百老匯都是非常重視戲劇與音樂與節奏間的化學反應。在哪個輕或重拍,演員如果搭配上適切的動作與肢體,就會有強或弱化的效果。舉例而言,像是本次演出裡,《挑滑車》裡的高寵 (徐國智飾演)完美運用音樂的重拍來做一些有力道的定格與亮相,或搭配音樂做一些華麗的身段,如劈腿、身體自轉、單腳平衡等,讓觀眾獲得完美的視聽饗宴。另外,在《活捉(三郎)》裡,當張文遠 (胡毓昇飾演)還不知道敲門女子其實就是因與他私通而喪命的閻惜姣 (劉姿吟 飾演) 時,他與之一猜一答的趣味過程,透過與音樂的配合,活潑趣味的氣氛被更立體地呈現出來。

在《活捉(三郎)》與《西廂記》裡的女主角不約而同地被刻劃成忠於愛情的性格。這不禁讓我提問,為什麼在這兩個戲曲片段中,這樣的刻畫是讓男性與女性的性格更加的壁壘分明,或者是實質上,為女性腳色帶來突破與解放 ? 再者,新版的《活捉(三郎)》與《西廂記》,透過新興年輕演員的詮釋,是否為傳統戲曲帶來新意 ?

先從《活捉(三郎)》的文本說起,在我所想像的傳統年代裡,與其他男人私通的人妻應該會被嚴重審判的。但在這齣劇中,找老王的惜姣雖因外遇而被丈夫宋江處死,但她不守婦道的罪刑卻沒有持續地被譴責到死後,反倒讓她有機會能把她所愛的老王外帶回地府。這是否意味著當時的道德觀沒那麼重? 或者,當時社會對於自由戀愛的微微肯定? 而紅杏出牆的惜姣也有成為被大眾憐憫的可能性 ?

論表演,與之前台北新劇團所詮釋的京劇版本的《活捉》比起,少了最後那段強勢索命的強烈高潮和一窺張文遠最後死期將近,面目全非的恐怖慘狀的機會,新版本所刻劃的閰惜姣反倒是以較為內斂的方式來新譯此角。這種演法非但沒有減損觀眾對於其對於張文遠深刻愛意的理解,這種不怨不恨的性格反倒更實踐出一種「現代新女性」對於愛情的執著與堅信。

另外,《西廂記》則批判了當時封建制度下的門當戶對,並以紅娘 (張名荏飾演) 一角成就了男女主角對於自由戀愛的嚮往。是否只要是女性就會互相支持對於自由戀愛的追求呢 ? 若是如此,《西廂記》裡的老夫人也就不會毀了女兒鶯鶯 (鄭芷芸飾演) 與意中人張君瑞的一樁婚事。因此,或許可以說,老夫人雖為女人,卻是父權社會的擁護者與執行者。眼看戀情即將告吹的鶯鶯與君瑞兩人手足無措,幸好有女婢紅娘活潑靈巧的腦袋與憐惜佳侶之心,他倆的愛情才得以延續。老夫人一角似乎象徵著舊時代的迂腐刻板,而從奴婢崛起的「新女英雄」則象徵著一個女性的感情不再只能任人安排,一個新愛情觀的時代來臨。

《挑滑車》

演出|台北新劇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唐美雲歌仔戲團閃耀青年團
時間|2016/12/18 14 :30
地點|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李寶春並特地編寫班主的一句台詞向第四面牆提問:「這一生,值嗎?」,觀眾回應與掌聲熱烈,對其藝術生涯直接肯定,作為台北新劇團新編戲題材的新嘗試,的確也值了。
5月
29
2023
編劇為了保持高張力的演出效果而減少戲中人物思考處理方式的時間,也因為直接的衝突而讓劇情變得緊張刺激起來,但在傳達英雄本色上,直面去挑戰權威的做法稍嫌單純而理想,只能說人生如戲,但不是只有這樣子的做法才能被稱做是英雄。
5月
25
2023
拋開《唐吉軻德》和《老鼠娶親》的原型,《我們的島》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故事主題,它以喜劇的形式、多元的跨界手法,有機地組合成一個訴說臺灣、甚或世界上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人們的現代寓言
5月
23
2023
本次秀琴歌劇團的《鳳凰變》一洗窠臼之風,雖以明鄭王朝為背景,卻以鄭氏家族中的三個女人──董太夫人、昭娘、陳永華之女──為中心,他們並非是隱身於歷史與男人之後的「賢內助」,而是直接浮現於歷史的舞台上⋯⋯
5月
19
2023
《壵》則是傾向在演出偶戲時,將演師「隱藏」,藉以突顯出地母的凝視,進一步令觀看的角度並非只是「觀眾-戲偶」的雙方投射,而是「觀眾-戲偶-女神」三方投射下,英雄在悲壯之後的蒼涼關照。
5月
19
2023
《鯨之嶋》以臺灣的自然地理為基礎,構築各類山神海怪的故事,融入南北管音樂,意圖成為一齣「臺版山海經」,是一項頗有野心的計畫。只是,原應是遠古流傳、眾人共造的神話故事,如今成為憑空起造、主動創造的當代發明,《鯨之嶋》也無可避免地顛反了神話的邏輯⋯⋯
5月
18
2023
創作團隊綜合港台武俠電影風格及科幻影視的時空旅行概念,編寫出高度可看性的原創作品,並藉鏢局的經歷,各擅其長的成員,與陸續加入的夥伴,象徵了豫劇團多年的經營甘苦與多元人才的參與。
5月
18
2023
我們可以看見《壵》的舞台佈景呈現相當複雜,不僅翻轉了觀眾對於布袋戲固定舞台、視角的印象,另一方面,他們也似乎正在「再現」布袋戲的舞台是如何組裝與搭建——包含柯加財的布袋戲口述、樂隊的演奏與歌聲,以及透過地母的白色服飾及佈景的大白布所創造出的雪景。
5月
03
2023
一談到跨界合作,現代劇場與歌仔戲之間微妙的競合關係,還有歌仔戲的戲曲屬性都會自動浮上檯面。彷彿現代劇場跟歌仔戲各執兩極,或者跨界合作帶有抹去戲曲純度的潛台詞。似乎遺忘歌仔戲本具包容性、商業性及通俗性,擁有極開闊的題材空間。
5月
0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