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雕琢的荀派紅娘《紅娘》
8月
08
2017
紅娘(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46次瀏覽
梁陳安(政治大學哲學碩二)

本文分分兩個部分來討論《紅娘》一劇,在8月4日國光劇團呈現下的藝術表現。「紅娘」是《西廂記》中的一個再昇華的角色,而且在傳統京劇中,被獨立出來呈現的一個花旦角色,可見她的重要性。初見紅娘的戲份,可能會大吃一驚,因為她在劇中是負責聯繫張君瑞與崔鶯鶯的線人,在傳統禮教下,可謂叛逆之極的角色,狠狠地把那些主張戲劇是社會教化說的人,打了一個大巴掌。

紅娘之所以做出對抗禮教的事情,主要有幾個很重大的因素:第一,紅娘不識字,並沒有讀聖賢書;第二,崔鶯鶯的父親已死,失去了父權的左右,紅娘自然成為受禮教束縛最小的個體;第三,後花園提供了很多的救贖空間。傳統文學中,後花園的設定一定是禮教規範最薄弱的地方,越禮的事一定發生在後花園,比如《遊園驚夢》。而能夠自由穿梭在後花園與張君瑞住處的,正是只有非接受禮教的紅娘了。第四,紅娘的性格設定。在戲劇中,紅娘的性格大部分屬於生的身上才看得到的,因此紅娘是中國戲劇中一個角色性格的大融合,兼容男性的直率火爆與少女的天真爛漫。在此情況下,紅娘才鼓勵鶯鶯勇於表達真情。

凌嘉臨飾演的紅娘,筆者認為可圈可點。在這次的表演中,是由江蘇省京劇院的龔蘇萍老師來指導凌嘉臨身段,具有「荀派」的特色。那「荀派」的特色究竟表現在哪兒呢?筆者認為劇中紅娘的念白簡潔,念白節奏偏快,與其他派別細嚼慢咽的吐字非常不同。因此可以說,凌嘉臨確實體現了荀派藝術底下的紅娘性格塑造:表達情緒直接簡短、性格火爆、並且更為俏皮可愛。

但是筆者認為凌嘉臨的紅娘尚需要更仔細地雕塑。第一,在上半場的表現上,凌嘉臨為了體現荀派的特色,念白動作偏快,但往往導致她在情緒還沒有做滿時就換下一個動作,而且念白快速也出現不清楚的情形,整體節奏感的不一致。第二,在著名段子(「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中,凌嘉臨和王佩宣的配合沒有想象中的好,因為凌氏的整體動作不大,顯現不出婀娜多姿;王氏的動作也被簡化,沒有誇張的動作來烘托張君瑞心急如焚的傻勁。筆者認為以這兩人的實力,絕對不止有這樣的表現。最後不得不提一下王佩宣。王氏雖然才畢業不久,但絕對是潛力十足,唱念做打都非常穩健,沒有太多失誤。只是她在《紅娘》中并沒有太多的機會表現出唱功,而當天的聲音狀態不夠清亮。

總結而言,《紅娘》是一個適合入手的好戲,因為紅娘這一個角色的所思所為,充滿了現代性,一反為人所詬病的傳統女性的扭扭捏捏。凌嘉臨挑此大梁,表現非常的好,絕對是明日之星。只是筆者認為,要表現一個性子直率火爆的紅娘,並不是念白有多快,而是對於整體節奏的掌握度才是重點。

《紅娘》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7/08/5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