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海無浪的失根鄉愁《離海沒有浪》
5月
10
2019
離海沒有浪(黑眼睛跨劇團提供/攝影蔡詩凡)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9次瀏覽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這場讀演會是由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邀請黑眼睛跨劇團,針對歷屆獲獎詩作、小說改編成讀劇、演出。由編劇兼導演的陳雅柔從得獎作品中自由節選片段,再組合成五幕文本《離海沒有浪》。文字上並未全然改寫成獨白或對話的劇本格式,而保留了兼有自敘與他敘的小說文體。呈現上出現了讀詩、雙方或多方獨白、一人獨白四人同場協力演出的有趣畫面,演員時而作為角色而獨白,時而為主要角色共同建構畫面或製造聲響。僅僅藉由四位演員的表演、走位和面向的不斷變化,加上現場製造的聲響,快速的切換和營造不同場景與氛圍。在文體、聲響、讀劇方式與表演方法上,為觀眾提供了相當細緻而多元的聽覺與視覺體驗。

離海與無浪——島嶼之民的泛鄉愁

海洋,或許可以說是這座島嶼上同時生活的不同族群所共同擁有的「泛鄉愁」了。如同〈海岸餐廳〉中的漢族廚師和原住民老闆之女,從相戀、相怨到遺憾的故事所隱喻的,台灣正是一個多文化交會和衝擊的場域,而海洋的意象正是所有生活在這島嶼之民所共有的泛鄉愁。「離海沒有浪」點出了以海洋作為家鄉的意象,再藉由「離」指涉了一個更為普及共同情感──離散與失根的鄉愁。原本因為節選的方式而變得片段的文字意象,因為海浪的意象而重新串連起來。無論是開頭的台語讀詩選;一位失能者的自語;為了家庭經濟而失學,被迫放棄教師之夢的少女,及其倍感虧欠卻無能為力的離島家鄉父母;從送餐口開始萌芽的流浪廚師與店主女兒的戀愛,即便有情人終成眷屬了,為了顧及自家小吃店生意而不自覺日日喝到兩眼發直的妻子,終究在丈夫負氣離家意外喪命之後,才明白拒絕陪客飲酒根本無損店內生意。

這些文字與故事本身就具有強烈的隱喻性,而創作團隊在處理這樣的文本時,採取了一種輕柔又痛楚的態度,讓原本文字作品中的酸楚如沙灘的浪潮一般,一波一波朝著觀眾而來。例如賴玟君詮釋〈天空的眼睛〉的段落時,一個人喜孜孜地、絮絮叨叨地邊做菜邊對家人說些心裡話,手邊的菜與物品卻不斷被周邊兩位演員奪走。對於那些被消失的、被奪走的東西,怎麼也無法明白,卻只能笑著並試著尋找別的方法繼續生存下去。

魚缸與竹筒裡的海浪

緊扣著劇名《離海沒有浪》,在離鄉的鄉愁中,不斷出現擬似海浪的聲音。

觀眾可以清楚看見這些聲響的來源,從小小的魚缸中不斷傳來海浪聲、雨笙裡的大落雨聲、捏碎米粉之聲……這些極其細微的聲響,在現場的收音與後製中,宛如低迴的海浪之聲。有趣的是,這些可見的聲響製造、似浪而非浪的聲音,是一種無法回歸的家鄉、無法排解的鄉愁的深刻隱喻。彷彿是即便不斷聽見海洋的召喚,卻怎麼也無法再回去的故鄉、永遠無法抵達的海岸。因此,這些不斷迴盪擬似海浪的聲音,變得近乎是嘆息了。在聲響的重重迴盪中,離散與失根的鄉愁濃郁的化不開了。

離海無浪的失根鄉愁

雖然文學劇場並不少見,但是這部文學改編劇場的作品特別有趣的是,《離海沒有浪》並不是單一文學作品的改編,而是多文本的改編創作。編導陳雅柔從為數眾多的得獎作品中,自由節選段落、重新編排而形成一個新的劇本,包括李魁賢詩選〈港邊〉、〈霧的來去〉、〈霧來的時候〉,蔡素芬《海邊》裡的〈潮聲〉、〈無浪的語言〉、〈海岸餐廳〉,夏曼・藍波安《天空的眼睛》。這些作品本身的性格和意象都很強烈,如何改編這些作品並匯集成一個新的文本,高度考驗著編劇本身的文學和劇場素養。

《離海沒有浪》保留了詩與小說的文字特性,以海洋作為家鄉的意象和聲響貫穿全劇。以文字、表演和聲響三種媒材,從失能者、都市底層到離鄉的離島海洋民族等廣義的台灣民間意象中,透過文字與聲響的互文性,以詩意而溫婉的結構,建構了一種困頓的、失根的、離散的、跨族群的當代台灣鄉愁。

《離海沒有浪》

演出|黑眼睛跨劇團
時間|2019/04/20 19:30
地點|思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