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女角的現代運用《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
5月
08
2019
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演出劇組提供/攝影張家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67次瀏覽
黃文璐(自由撰稿人)

為何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要去看一個中國古代故事?絕色美人西施的下落一直是歷史上的懸案,《絕越書》有言:「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我們卻不知當美人遲暮,其愛人之心是否永恆,亦或是她早已在完成間諜任務後沉睡於湖底;相較而言,鄭旦這位美人似乎更為陌生,關於她零星的訊息是:生來美艷,曾與西施一同入吳王宮,但因吳王夫差對她並無偏愛,因此她的生命被掩蓋在歷史的塵埃中。

音樂劇《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正是以西施和鄭旦這兩位娉婷美人的故事為原型而創作。以兩女為主角,創作者所欲彰顯的女性主體性,欲談論的現代愛情議題,將如何在劇中體現?我認為,先從兩女角的形象塑造談起。也許我們在看這齣戲時,並沒有必要去考證其演出服裝、人物造型或角色台詞有沒有確切地符合春秋時期的歷史設定,因為編劇朱昕辰和導演徐鈺荃讓「美女特工」這樣的現代詞彙出現於劇中,服裝風格亦為混搭,似乎已讓這部戲充滿了戲謔、重組、拼貼的後現代風格,又佐以二女子與吳王夫差(詹毓仁飾)、越國大夫范蠡(溫浩斌飾)之間的愛慾糾葛,酣暢淋漓地書寫了一齣詩意的愛情絕唱。

劇中,編劇重塑了西施:西施經歷了萬人海選的青澀期,魅惑之術訓練營的成長期,被范蠡拋棄後的黑化期,服了愛情靈藥而後愛上夫差的盲目期,以及最後追尋真愛的本我期。少女時期的西施天真無邪,對傳授自己魅惑之術的鄭旦言聽計從,對寫給自己情詩「天女下凡,見之難忘;一日不見,思之更狂」的范蠡信以為真。她相信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真相」,明月皎皎,勾勒的是她與范蠡相互依偎的身影,星漢西流,見證的是她與鄭旦如央央長夜般綿長的姐妹情誼;正因如此,當范蠡將一切都說成是「測試」時,西施必然黑化。飾演的西施的演員李冠葭,相貌上已符合西施清麗的特質,表演亦可圈可點,嗓音尤其出色。遺憾的是,角色在不同時期的服裝與造型並沒有明顯的區隔,相較之下,鄭旦這個角色的服裝與造型,就更顯出彩。

創作者也巧妙顛覆了鄭旦秀女的身分,她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精通魅惑之術的西域女巫。在劇中,鄭旦(賴冠穎飾)一出場便讓人耳目一新:妖嬈的紅色薄紗衣衫勾勒出窈窕身形,一頭的黑色秀髮編織成了多股小辮,瑪瑙紅的髪飾輕盈地在髮梢間點綴,讓鄭旦看上去頗具異域風情。這樣的鄭旦也曾類似西施般天真無邪。她身穿黛粉色的衣衫,跟在青梅竹馬的范蠡身後,形影不離。那時,愛情便是她的全世界。劇情結構上,此段做為人物前傳,被設計在范蠡因誤會鄭旦給她下毒,而手刃她之後。舞台則運用兩層薄紗,區分出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在過去時空,范蠡因覺人言可畏,嫌棄鄭旦的生母是西域女巫,恐影響自己的仕途而將其拋棄,著粉黛衣衫的鄭旦心如刀割,泣不成聲。絕望過後,鄭旦覺醒,她一層層的脫下粉黛的衣衫,露出了裡面如火般妖艷嫵媚的大紅薄紗,跟隨著音樂起舞和歌唱,自此決定精研巫術的她,以旋轉舞蹈,展現角色的蛻變和升華。

「我真的好恨你,又好愛你」,這是鄭旦留在世界上最後的話。這位西域女巫的舞姿是報復性的性感魅惑。她怨恨曾經的愛人范蠡將她拋棄,更嫉妒西施無需費什麼氣力,只需回眸一笑,便能引得范蠡癡情地用自己的鮮血為她寫出纏綿的情詩。也因此,她習慣用靈藥、舞姿、心計將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鄭旦由愛生妒,由妒生恨,她假意騙范蠡只身一人入吳宮,實則希望他「入吳宮,無處藏身;遇夫差,血濺兵刃」,亦或是「斬西施, 看破紅塵」。

不得不說,全劇的十一首原創中國風歌曲歌詞都寫的比台詞更精彩。有的合轍押韻充滿古風,而有的符合了流行音樂易於傳播的特徵,歌詞直白而朗朗上口,可見編劇朱昕辰的國文功力和作曲吳子齊的國樂功底。兩位女主角李冠葭和賴冠穎均為科班出身的音樂劇演員,其演唱亦有可圈可點之處。李冠葭的唱功氣息更足,情緒的控制力也較優於賴冠穎,而賴冠穎的演唱,則因配合其更傳神的表演,更具有感染力。同時,創作者將電影藝術中的蒙太奇、閃回手法運用到此作中:盈盈的月光打在舞台中間的一席紗簾上,簾子後病入膏肓的西施,虛弱地躺在愁眉不展的夫差懷裡,簾子前心力交瘁的范蠡,正擔憂著進軍之事與美人之安康,鄭旦則心情複雜地在一旁默默陪伴他。這裡的平行拼貼,成功地刻畫出同一時空下,四位主要角色的個性與不同處境。在演出的結尾使用類似的手法來表達:鄭旦與夫差的鬼魂,分別與西施在蓬萊仙島相遇,並完成了最後的諒解和救贖。劇末可惜之處是,當夫差希望西施跟他一起去陰間時,因真愛的力量而掙脫了忘憂草功效的西施卻說:「西施不屬於任何一個男人,她只屬於她自己」。女性意識在此處突然地覺醒,實在有些牽強,對觀眾而言,原沉浸在剛剛才營造出來的浪漫感傷中,一下子被這句話拉回了觀劇的現實空間。

總而言之,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而在這部《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中:為愛放棄自我還是為愛重塑自我,這是一個問題。現代人也未嘗沒有過類似的困擾,於現代女性而言,在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中,通常要求她們犧牲自我的青春、容顏、事業來成全家庭的圓滿,那一個個穿著圍裙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後也曾擁有一個個屬於自己曾經的美好夢想。卻也不得不在月色下將它們匆匆埋葬。另一方面,讓筆者延伸想到,當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呼聲越來越高的當下,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像此劇的西施一樣,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堅持維護自己的主體性,不再屬於任何人。

《吳越春秋之美人心計》

演出|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時間|2019/05/02   19: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3館2樓拱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
「既然不在了,就去找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入口。」是否正是藉由俊廷這個角色的塑造,《萬象園》昭示了一種主體應對創傷的可能策略——天網無常下,一種調和「命定論」與「自我抉擇」的自我和解技術?
1月
02
2025
相反地,恐怕正是這一套借助舞台與修辭的形式,一再展演人物身分的敘事方法本身,在需求著酷兒與白恐來讓自己變勇敢、變得沒有自我疑問。最終,反過來以極其有效地舞台調度與演出,對著觀眾建立起了一種魅惑的關係。
12月
31
2024
《羊之歌》充滿著寓言式的批判;羊作為主角,並以人類「踐行者」的身份走過生命旅途,展演他的純真、無辜與無知,失落、孤寂與脆弱,而其不甘於平凡的姿態,正如當代群眾的樣貌
12月
27
2024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