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煉時間的結晶《鹽》
8月
21
2019
鹽(台北藝術節提供/攝影林軒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7次瀏覽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繼2017年來臺於「新點子舞展」演出的《哭泣的賈伊洛洛》(Cry Jailolo, 2014)與《Balabala》(2016)後,作為「賈伊洛洛(Jailolo)三部曲」海洋文化最終章的《鹽》(Salt, 2017)則以獨舞的形式於臺北藝術節上演。

偌大且漆黑的空間裡,台口一排亮銀色的地墊,在燈光照射下彷彿是銀白色的沙灘。一名大提琴手在左舞台演奏,經過擴音、回聲(echo)處理的琴聲,呈現出一種變形、具金屬質地的聲響,創造出一個熟悉卻陌生的空間。在幽暗的燈光裡艾可(Eko)自右舞台隱隱地現身,背部全裸,在肩膀、背部肌理、手部姿勢為主的緩慢動作裡,海洋深處那幽微的光芒,溫柔的海潮水流似乎就在眼前流動著。

隨著音樂從現場演奏轉換成錄音撥放(演奏家自舞台退場),在主題動機(leitmotif)不斷地重覆/變奏下,陸續添入各式不同音色的打擊樂器,原先神秘安靜的空間起了變化。此時的艾可亦換穿白色紗裙,明亮燈束下,白色紗裙不斷地翻飛,白色粉末則在腳步中飛揚。過程中,艾可拾起粉末放入口中咀嚼,配以扭曲的臉部表情與吐舌的動作。隨著粉末四散各處,燈光開始一點一點地打開舞台上每一個先前隱藏在黑暗中的角落、景深,似在探索未知的領域。如果說白色象徵陸地,黑色象徵海洋,那麼對於佔據地球70%水域的海洋,我們的理解是否過於侷限與蒼白?是否尚有許多的未知等待著我們去一一打開?而那沾滿白粉的雙腳與踏步的律動,還有那帶點柔美、媚惑的手勢,不禁令人聯想起在《哭泣的賈伊洛洛》裡,模仿魚群的男舞者們塗白的雙掌與身體動作的質地。

缷下白紗裙的艾可,在現場大提琴手的演奏中再次回到舞台,相較於白紗裙的柔美,身穿深色褲子的艾可,以陽剛具有力量且帶有頓點的肢體動作為主,配以少量柔軟的手勢和規律的踩踏,此時的樂聲轉而疊加進人聲與電子聲響,節奏也更為強烈,亦使人想起在《Balabala》裡那緩慢卻充滿力量的女性戰舞。從艾可的身體動作裡,可以清晰地看見不同文化與舞蹈傳統的融合,精準、乾淨、不衝突,與堅定、從容不迫的神情。當白色粉末痕跡在踩踏的韻律中逐漸滿佈舞台時,終於明瞭鹽不只作為海水的產物;那是一種潛入海洋的痕跡,是艾可長年在賈伊洛洛(哈馬黑拉島)蹲點研究的痕跡,更是一種以時間積累/提煉而出的痕跡,至此,何以海洋最終章以《鹽》為題已不言而喻。

當代社會的流動速度已發展至前所未有,高速鐵路、飛機等交通工具使得空間、距離不再具備隔離作用,人們對於時間流逝的感受亦逐漸同質化,旅行的啟程與抵達幾乎趨於一致,空間、資訊與資本的齊一化,使得「四海一家」的似曾相識無所不在。在觀光與生態的需求中,當艾可‧蘇部利陽托從印尼賈伊洛洛的海洋文化/生活、傳統舞蹈/武術中挖掘和發展出其獨特的當代舞蹈語彙,並以此回應地方社區發展時,或許我們亦可反思,臺灣,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海洋文化/生活與我們日常的關聯性與餵哺。

《鹽》

演出|印尼艾可舞團(Ekosdance Company)
時間|2019/08/13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賈伊洛洛三部曲」整合艾可的身體訓練、人文思考與海洋情結。從傳統提煉當代性,必須經歷時間的打磨,甚至經歷自我否定、自我拆解再重新建構自我。對此,艾可向觀眾做出絕佳的示範。(陳祈知)
9月
09
2019
如果說,「去除場域的框架」是藝術行動的目的之一,艾可透過對於海洋場域的剖析,以及反重力的身體經驗,探索場域的複雜性。也因他相信「跳舞是遊歷、是旅行」,《鹽》的行程,潛入深處,朝向異境。(謝淳清)
8月
16
2019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