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缺,愛缺,怎麼圓? 《明晚,空中見》
5月
10
2019
明晚,空中見(故事工廠提供/攝影柯曉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99次瀏覽
賴得睿(台藝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此劇使筆者聯想到老黑膠裡,鄧麗君唱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明晚,空中見》節目單上提到「情感勒索」,指的是故事主軸─電台主持維娜與母親宜君的情感拉扯。第一幕,日常爭吵即在頂樓爆發開來,台詞諸如「我為了你犧牲了一切!」、「這是我的人生!」、「我是為你好!」,倏地砰一聲,母親墜樓。那聲響聽著是驚心,也能知道背後絕不是意外或躁鬱症等三言兩語就能帶過。

全劇脈絡大概是這樣的:透過母親(蔡燦得飾)的日記,發現自己與媽媽年輕時皆面臨未婚懷孕的維娜(房思瑜飾),搬回老家時,找到媽媽一直愛聽的古老收音機,同時,電台台長(劉珊珊飾)告知節目將停播,主持人能以想要的方式與聽眾告別,在特別節目接到一通call in,經比對發現與母親聲音吻合,而維娜察覺也許能透過call in來改變母親的命運。這時,她發現媽媽與錄音帶中的第一代主持田少青(林子恆飾)墜入愛河,而田也在當年死於墜樓,但父親(郭耀仁飾)卻與這場意外有關?!一次又一次,維娜嘗試與舊時的母親通話,才發現是因為超級月亮而讓時空有所連結,維娜和好友天天(林東緒飾)想著,也許再兩次的超級月亮就能改變過去。

由此能看見劇情架構的龐大。就觀眾而言,每個段落皆切得過於細小,例如段落間的情緒鋪墊,有時正在發酵,旋即被過於緊接的切換和轉場給硬生切斷,而過多的分幕和碎成片片的音樂設計,皆有呼吸急促之感,使人一再被抽離,不知是創作者意圖使然或是其它。但就各角色的象徵性來說,的確成功地各司其職,亦達到良好平衡,而角色的鏡像對比,也具有強烈的互文互辯效果:女性角色中,誠實面對自己並實踐自我認同的維娜,對比總是徵詢其他意見、需要「他人認同」的母親;對女主角人生產生不同影響的男性角色們也互為對照:與接受現況、積極面對的友人天天,相較不接受問題且強烈執著的父親。上述兩組鏡像,不僅讓人物的交織變得豐富,也同時使戲劇衝突水到渠成。有趣的是,劇中所有的角色都缺愛,因此在彼此的身上渴求,拿不到,再要得更多,逼得更緊,逐漸造成衝突與循環─索討的循環,一個拉著一個,一起痛苦。

關於其他的設計部門,若將別出心裁的舞台緊扣主題比喻成旋轉的月和圓,那基地台大概就像是唱盤的針頭,既帶出類東京鐵塔的現代感,也在時空轉換之時,展現良好效果,唯有一點很可惜,舞台轉場時的聲響偶有干擾情緒,讓人出戲的情形。如前述,過多的分幕,因此未能延續那些飽含生命的傾刻,也無法讓更多感受傳至心底。同時,也因為主人翁挖掘背後故事的敘事時間相當地長,更占了劇情很大部分,使人疲乏。值得思考的是,人物間如何能藉由插科打諢達到潤滑,同時不揭露太多訊息卻又能留給觀眾想像?以及,探討親情這龐雜的主題時該如何拿捏?其敘事節奏,實則是需要更精煉。

綜觀來看,本劇實屬直指人心之作,如同劇情的最末,唯有當角色內心覺醒,開始接納自我,為自己做決定——如同台長想要往前走而放手離別的那句:「我一直都知道你沒那麼愛我」——才能愛的恰如其分,蝴蝶,也才真能自由地在月光下振翅飛舞。

《明晚,空中見》

演出|故事工廠
時間|2019/04/20 14:30
地點|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