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特富野的古老與現代《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
5月
24
2016
天祭(愛樂劇工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1次瀏覽
蘇家榆(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研究所)

於城市舞台首演的《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hohcubu》(以下簡稱《天祭》),為一部講述鄒族神話的音樂劇,也是愛樂劇工廠暨2009年的《吉娃斯-迷走森林》以及2014年《重返熱蘭遮》後,第三齣以原住民為主題的音樂劇,《天祭》也首次大膽嘗試「全人聲樂團」以及「無樂器伴奏」的演出方式。

《天祭》以鄒族淒美愛情神話「塔山傳說」為戲劇主軸,結合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仲夏夜之夢」,戲劇描述鄒族的起源,以天神的角色闡述「鄒」為「人」的意義,接著描寫發生於鄒族的特富野部落與布農族的仇敵,象徵鄒族精神的神木被劈砍為二,為要達到天神的旨意,兩族必須維持和平,鄒族頭目將自己女兒下嫁布農長老兒子,但女兒已有心上人,相愛的兩人期盼長相守,最後兩人先後為愛殉情的淒美愛情。

《天祭》整齣音樂劇的音樂以鄒族傳統歌謠改編或新編,每首歌曲皆以中文演唱,在多媒體投影的部分,除了曲目以及歌詞的呈現,下方同時以鄒族語呈現歌詞關鍵字詞,但歌唱呈現中卻無提及與關鍵字有任何關聯,使觀眾不知其所表達意涵。序場以極具飄渺與未來感的和聲效果,描寫宇宙星河中鄒族的起源,曲調在和聲上極具挑戰性,挑戰歌者的和諧,也挑戰觀賞者對於音樂和聲上的接納度,戲劇中人聲樂團佔有極大的分量,在音量的比例上,時常掩蓋主唱人聲音量,對於人聲合唱上的比重稍有偏頗,在旋律整體呈現上的完整性較為可惜,但值得一提的部分是,整齣戲劇在人聲音樂呈現中保有濃厚原住民傳統音樂的節奏感以及旋律性,使之依然不失其原住民傳統文化特色,令人回味再三。

整齣戲劇故事架構與角色樣貌中,不難窺探出「塔山傳說」融合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仲夏夜之夢》痕跡,其中,戲劇中以天神以及女神呈現《仲夏夜之夢》的仙王與仙后,相較於《仲夏夜之夢》中此兩角色所呈現溫和以及開朗的形象,在本齣戲劇中此兩個角色的定位呈現一種矛盾的狀態,在開頭定位為崇高與嚴肅的角色,但在二見鍾情的橋段中,轉化為期盼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慈祥形象,在最後結尾中,則又轉換回崇高以及嚴肅的角色呈現予觀眾,對於當中賦予角色的形象轉換速度,令人措手不及,使人產生角色形象定位上的模糊地帶,對於戲劇角色的鋪陳以及轉換的呈現上有點可惜。

《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hohcubu》為一部大膽結合戲劇以及全人聲的音樂劇,無論在戲劇情節、鄒族傳統歌謠的改編以及新編以及服裝皆蘊涵相當的考究,從戲劇中鄒族服裝以紅、黑、白色為主要色系,布農族人角色服裝則以白色與紅色為主,兩族人的布料材質以主要棉麻呈現,由此可看出其服裝考究,雖戲劇以及音樂上有些許實驗性質,使觀眾看法以及感受不一,但還是肯定其大膽嘗試的前瞻性與獨特性。

《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

演出|愛樂劇工廠
時間|2016/05/13 19: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