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華老去展現的從容風采《楚漢紛爭(選段)》
3月
29
2021
楚漢紛爭(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1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此日新國聲歌劇團(下文以新國聲簡稱)於土城廣福宮推出的劇目是選段的劉邦、項羽相爭故事。首先,演出從韓信欲進京謀求職位、劉邦欲至楚國借兵和項羽為了求得范增的重用,拜范增為義父等多個敘事線開始鋪排劇情,這些敘事線的人物,由於都要至楚地謀事,於是敘事線逐漸統合。接著,劉邦和項羽兩人在楚王面前結為兄弟,並議定先進咸陽者為王。勢力單薄的劉邦,無法與守軍相抗衡,於是聽取張良建議後,不與守軍正面交戰,由小路進城便立刻佔地為王。氣不過的項羽設宴邀請劉邦,劉邦依約前來,項羽指責他的不是,兩人大吵後項羽便困劉邦於內室,最後不得項羽喜愛的韓信,暗地解救劉邦,此日下午的演出於焉結束。

外台歌仔戲的演出內容往往與史實不符,但是透過這些與歷史事件相左的演出,則能理解劇團刻劃角色人物的態度,與該角色和劇作的關係。楚漢相爭的史實中,項羽雖然不是權力爭奪的最後勝利者,但是許多戲曲劇作則喜歡從項羽的心境琢磨,尤其是去強調項羽與虞姬間的深厚情感,讓觀眾同情項羽的選擇。新國聲此日讓項羽在舞台上的功能主要是與劉備進行對照,從許多事件的發生過程,包含讓飾演項羽的演員表現項羽的易怒個性、識人不明(讓韓信成為擦拭其武器的隨從),其演出的口白也添加許多穢言。於是,便在演出過程中逐漸貶抑項羽,並逐步合理化劉備得天下的原因。

大部分戲曲劇種都由身材修長、扮相清秀的年輕人擔任生角,尤其在外台戲的生態中,該戲班能爭取到的戲路多寡,生角表演是請戲老闆們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是身為新國聲的台柱小生、同時又是此日演出飾演劉邦的吳桂玉,並非以外型出眾取勝。1945年生的吳桂玉除了先天上身高比一眾演員矮小外,生角出場時,時時需要維持挺立的上軀,也因為年紀的關係,明顯出現駝背的情形。縱使有這些明顯的視覺缺點,吳桂玉在舞台上的表演,有其精彩地方。雖已無法做出大段的武打做功,但在演出時,常會在該演出既定範圍,多增加表演細節,例如《楚漢紛爭》尾聲,張良與劉邦等人奔至船上準備逃跑,正當張良與項羽對話時,此時同在船上的吳桂玉雖然沒有戲份,他會比其他人多增加搖手動作,表達其內心的徬徨。

除此之外,該日的演出內容,偶爾在武打段落出現凌亂、演員在念白時也會出現些許停頓情形,筆者認為此日的演出應該是該劇團以做活戲的形式呈現。相較於其他年輕演員至不熟悉的劇團搭班演出,由於對演出台詞並不熟捻,往往在演出時口白會越講越快,甚至為了掩飾自己的緊張情緒,過大的音量也容易造成看戲時的不適。當日吳桂玉飾演劉邦時,其念白也會出現細微的落拍,在這種情形下,她反而會念得比平常更慢,等到她想到後續台詞,才再把講話速度提升。

青年演員可以憑藉自己良好的體魄,在演出中屢屢做出難度較高的動作,獲得觀眾掌聲。年紀稍長的演員,則能在唱腔上更為著墨或是透過其他的表演細節,讓觀眾注意到她在舞台上的表演魅力。部分觀眾喜愛做活戲的原因,是因為彼時的演出能凸顯演員的表演功底。吳桂玉的做活戲專長是能在短時間念出大量的四句聯。當日新國聲於扮仙搬演《大醉八仙》時,劇團特別請請主們到台前接受眾神仙的祝賀,吳桂玉便分別為三組請主說出近乎五分鐘的吉祥話,其表演能力依然精彩。

演藝生涯逾卅年以上的演員,不僅只有吳桂玉有這般能力,現在尚有持續演出的歌仔戲演員,諸如葉麗珠、王秀文、洪淑珠等人,都各自有做活戲的深厚能力,每個人的表演專長也不盡相同。筆者雖然沒有欣賞過這些演員們年華正盛的演出,但是藉由現下的演出內容,也能遙想他們當年演出獲得廣大觀眾喜愛的看家本事。但筆者更好奇的是,現在諸多與劇場技術相結合的歌仔戲作品,在劇本結構趨於縝密的創作發展下,創作者們還會使用「場上見」的做活戲嗎?回到外台戲的討論上,昔時眾多的戲班競演,演員們為了能在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於是造就這些年長藝人各自擁有自己的表演功底。現今做活戲這項技術應該不致消失,只是年輕演員們要像吳桂玉這代演員們,許多人各自有自己專擅的做活戲功底榮景,筆者認為應該還有段長足的發展空間。

《楚漢紛爭(選段)》

演出|新國聲歌劇團
時間|2021/03/15 15:40
地點|土城廣福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