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終結與歸返《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
7月
19
2019
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28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自2017年起為期三屆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於今年完成首輪培訓。其以培養青年演員及樂師為主軸,結合青年演員之嶄新形象,透過「靈界少年」此一架空時空之命題,展現青春熱血的狂想。

今年推出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一反過往兩年的情節設定,龍天佑(吳奕萱飾)與靖凌飛(孫凱琳飾)不再是青春熱血少年,時序以兩人步入中年為起首,原為搭檔組合之龍、靖二人反目成仇,龍天佑成為惡名昭彰的鬼巡佐,靖凌飛則是被龍天佑廢去一手後不再相信正邪之別。相較於前兩年畫割出的靈、人、魔三界時空,今年則淡去人界,靈、魔二界的分別亦顯模糊;於是,黑白分明的青春,似乎在時間的沖刷中漸漸混雜為灰色地帶,對人世失望、正邪不分的靖凌飛還存有靈氣嗎?而成為鬼巡佐的龍天佑,則在靈、魔二界遊走。看似加強了「靈╱魔」的設定,然而龍天佑的骷髏頭手杖以及靖凌飛的手槍,都不具有神奇魔力或靈氣,反倒隱隱透出迷途中年的人味。

如此,宣告了青春歲月的終結,亦是對人生迷途的回望。由於墨族少女墨千羽(梁瓊文飾)為營救被龍天佑/鬼巡佐所擄的親妹墨沐恩(簡慧嵐飾),祈求上神幫助。而墨千羽與火族戰士可耀(郭宗翰飾)一同回至三十年前,意圖阻止因龍天佑崩壞成為鬼巡佐、致使世界遭遇劫難的未來。不過,情節中並未交代龍天佑何以成為鬼巡佐,只表現出少年時的龍天佑不知自己的未來究竟遭遇了什麼、何以成為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大人,於是他擔憂著未來的自己終將步入迷途。墨千羽則以永不墜落的星辰指引初心為喻,期盼「初心不忘、星辰不墜」。於此,「回到過去」的穿越與歸返,如同舞台中心的同心圓,是回歸的意象,亦是「同心則圓滿」的情節呼應,眾人一同通過幻影試驗,改變了黑暗的未來;延伸至戲外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則象徵著計畫的起始與完結,並暗喻勿忘初心。

此次舞台設計多以線條呈現視覺效果,除了前述之同心圓為虛實交錯之線條構成,同心圓兩側縱橫交錯之線狀構造設計,以及火族以三角形線條構築等,皆呼應著戲曲之虛實美感;又如龍天佑與靖凌飛接受幻影考驗時,舞台上方垂下之細長光束隨著情境鬆緊與人物心境變換光影,亦是透過線條外化心境。舞台設計方面未有太多更動,墨千羽穿越回三十年前時,同心圓上增添了垂墜綠草,暗喻著回到青春的一抹生機。

戲曲美感的「虛」不僅是舞台時空的虛擬,更指涉身段對日常動作的虛擬化。然而此劇淡化不少身段做工,除了跑圓場等基本身段外,基於打鬥情節的設定,多以武打做工為主,如龍天佑的手杖雜揉槍棍功、旋子及可耀的錘技等。以戲曲功法方面,則較多唱功呈現,劇中包含許多歌仔戲傳統曲調【江湖調】、【七字調】、【雜念調】、【都馬調】等,可知此傳習計畫相當著重於曲調之唱唸傳習,或許也對應著樂師的培訓之故。以舞台效果而言,文武場的表現也相當具有水準。

歌仔戲的唱唸,對「戲二代」或職業劇團青年演員們而言多能恰如其分地掌握曲調與氣口。吳奕萱與孫凱琳分別詮釋龍天佑與靖凌飛之中年與少年,於角色塑造方面得以突出性格轉變與年齡之別;而飾演墨族少女的梁瓊文,亦透過優美的唱腔呈現飽滿的情緒。只可惜少有個人大段唱段,每個演員似平均分配了一定唱段比例,或許也是為了平衡每個角色演出比重之故。另一方面,一般素人演員則偶有口齒不清或用氣不足等問題,以素人演員對比戲二代確實不太公平;但以目前素人演員參與程度來看,多為基本身段與走位,或以幕後合音為主,不知往後若傳習計畫得以延續,是否會再加強素人演員的唱唸展現?或是依循傳統仍以名角中心為主?

靈界少年的設定猶如外於人間的異域,往往令人好奇其模樣與故事發展,這一段青春狂想的完結在對正邪的迷惘之中重新啟動人生,通過幻影試驗對本心的歸返,也呼應著計畫的完結──星辰不墜、初心不忘,又隱隱扣合著學員的去來。本劇在看似奇幻熱血的情節設定之下,以一定比重呈現了歌仔曲調之傳習以及基本功法的學習,可以說「炫奇」是表象,內在功力才是成果展演的重點。如此,青春的完結始為試驗的開始。

《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

演出|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
時間|2019/07/14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