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終結與歸返《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
7月
19
2019
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33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自2017年起為期三屆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於今年完成首輪培訓。其以培養青年演員及樂師為主軸,結合青年演員之嶄新形象,透過「靈界少年」此一架空時空之命題,展現青春熱血的狂想。

今年推出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一反過往兩年的情節設定,龍天佑(吳奕萱飾)與靖凌飛(孫凱琳飾)不再是青春熱血少年,時序以兩人步入中年為起首,原為搭檔組合之龍、靖二人反目成仇,龍天佑成為惡名昭彰的鬼巡佐,靖凌飛則是被龍天佑廢去一手後不再相信正邪之別。相較於前兩年畫割出的靈、人、魔三界時空,今年則淡去人界,靈、魔二界的分別亦顯模糊;於是,黑白分明的青春,似乎在時間的沖刷中漸漸混雜為灰色地帶,對人世失望、正邪不分的靖凌飛還存有靈氣嗎?而成為鬼巡佐的龍天佑,則在靈、魔二界遊走。看似加強了「靈╱魔」的設定,然而龍天佑的骷髏頭手杖以及靖凌飛的手槍,都不具有神奇魔力或靈氣,反倒隱隱透出迷途中年的人味。

如此,宣告了青春歲月的終結,亦是對人生迷途的回望。由於墨族少女墨千羽(梁瓊文飾)為營救被龍天佑/鬼巡佐所擄的親妹墨沐恩(簡慧嵐飾),祈求上神幫助。而墨千羽與火族戰士可耀(郭宗翰飾)一同回至三十年前,意圖阻止因龍天佑崩壞成為鬼巡佐、致使世界遭遇劫難的未來。不過,情節中並未交代龍天佑何以成為鬼巡佐,只表現出少年時的龍天佑不知自己的未來究竟遭遇了什麼、何以成為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大人,於是他擔憂著未來的自己終將步入迷途。墨千羽則以永不墜落的星辰指引初心為喻,期盼「初心不忘、星辰不墜」。於此,「回到過去」的穿越與歸返,如同舞台中心的同心圓,是回歸的意象,亦是「同心則圓滿」的情節呼應,眾人一同通過幻影試驗,改變了黑暗的未來;延伸至戲外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則象徵著計畫的起始與完結,並暗喻勿忘初心。

此次舞台設計多以線條呈現視覺效果,除了前述之同心圓為虛實交錯之線條構成,同心圓兩側縱橫交錯之線狀構造設計,以及火族以三角形線條構築等,皆呼應著戲曲之虛實美感;又如龍天佑與靖凌飛接受幻影考驗時,舞台上方垂下之細長光束隨著情境鬆緊與人物心境變換光影,亦是透過線條外化心境。舞台設計方面未有太多更動,墨千羽穿越回三十年前時,同心圓上增添了垂墜綠草,暗喻著回到青春的一抹生機。

戲曲美感的「虛」不僅是舞台時空的虛擬,更指涉身段對日常動作的虛擬化。然而此劇淡化不少身段做工,除了跑圓場等基本身段外,基於打鬥情節的設定,多以武打做工為主,如龍天佑的手杖雜揉槍棍功、旋子及可耀的錘技等。以戲曲功法方面,則較多唱功呈現,劇中包含許多歌仔戲傳統曲調【江湖調】、【七字調】、【雜念調】、【都馬調】等,可知此傳習計畫相當著重於曲調之唱唸傳習,或許也對應著樂師的培訓之故。以舞台效果而言,文武場的表現也相當具有水準。

歌仔戲的唱唸,對「戲二代」或職業劇團青年演員們而言多能恰如其分地掌握曲調與氣口。吳奕萱與孫凱琳分別詮釋龍天佑與靖凌飛之中年與少年,於角色塑造方面得以突出性格轉變與年齡之別;而飾演墨族少女的梁瓊文,亦透過優美的唱腔呈現飽滿的情緒。只可惜少有個人大段唱段,每個演員似平均分配了一定唱段比例,或許也是為了平衡每個角色演出比重之故。另一方面,一般素人演員則偶有口齒不清或用氣不足等問題,以素人演員對比戲二代確實不太公平;但以目前素人演員參與程度來看,多為基本身段與走位,或以幕後合音為主,不知往後若傳習計畫得以延續,是否會再加強素人演員的唱唸展現?或是依循傳統仍以名角中心為主?

靈界少年的設定猶如外於人間的異域,往往令人好奇其模樣與故事發展,這一段青春狂想的完結在對正邪的迷惘之中重新啟動人生,通過幻影試驗對本心的歸返,也呼應著計畫的完結──星辰不墜、初心不忘,又隱隱扣合著學員的去來。本劇在看似奇幻熱血的情節設定之下,以一定比重呈現了歌仔曲調之傳習以及基本功法的學習,可以說「炫奇」是表象,內在功力才是成果展演的重點。如此,青春的完結始為試驗的開始。

《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

演出|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
時間|2019/07/14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