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預言,現在的警戒《鞋匠》
1月
24
2019
鞋匠(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製作團隊提供/攝影管翊翔)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7次瀏覽
李佳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生)

提到波蘭,大多數的觀眾可能只會想到地理課本上,波蘭是一個離我們這個太平洋島國相當遙遠的歐陸國家。直到去年十月,有波蘭電視台公開支持臺灣、反對中國,這才讓臺灣人重新對這個國家有了新的認識。《鞋匠》一劇作於1934年的波蘭,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踏離歐洲的前院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悄悄溜進後門的年代。劇作家維卡奇(Stanisław Ignacy Witkiewicz)或許正是察覺到家鄉在歐洲的情勢,才在他的晚年寫下了這部被後世譽為預言的作品。不久後的1939年,波蘭遭到納粹德國和蘇聯入侵瓜分,正式揭開二戰歐陸戰場的序幕。

如此灰暗的氛圍籠罩著全劇,儘管如此,卻沒有使得戲劇情節過於艱澀難懂。三幕的結構分別是公爵夫人、檢察官和鞋匠三群主角的輪流掌權。以寫實的脈絡來看,這齣戲藉由主角群的行動,推進了階級的流動和權力的更迭,重現了某種歷史的可能性。而臺大戲劇系這次的版本,藉由投影的西洋棋局和舞臺上的大斜坡暗示,將這一層面表達地相當清楚。不過,劇中大量的長段台詞以及充滿象徵性的元素(巨大的軍官鞋、鞋匠們拆掉監獄柵欄等),實在讓觀者無法僅僅停留在寫實的脈絡之中。本次演出中,為了縮短時間,導演也刪掉了許多能更協助觀眾理解角色的台詞。不過,僅以心理的寫實脈絡出發去理解這些角色,對演員或是觀眾,必然會有不足之處。時不時會看到當某一角色在發表長篇大論時,其他角色的狀態陷入空白的窘境,便是此一緣故。如果將來有重製的機會,在手法上也可以更跳脫寫實,玩得更大膽,才能配合上原本情節中就存在的瘋狂。

與其把劇中的角色看待成完全寫實的存在,從另一層面看來,他們更像是當時各種意識形態的代言人。在對白之中,劇作家試圖玩弄的文字辯論可以很清楚地被見到。例如公爵夫人所代表傳統的貴族封建,檢察官所代表的菁英政治,超級工人所代表唯物的共產主義,農民與稻草人所代表的宗教(導演在本處的處理和原劇本不同),以及最後才出現的兩位代表幕後政府的同志,則是指向了法西斯主義。導演在投影中也使用了巨大的眼睛,讓觀眾容易想到《一九八四》之中的老大哥。除此之外,其手法對意識形態的著墨並不多。這些意識形態如同政權之間的爭鬥,而觀眾與鞋匠們同樣身為人民,在各個說法之間搖擺。而在中、美、日眾強權的夾縫中求生存的臺灣,不也是如此?回想去年的波蘭電視台事件,似乎就能想像在支持背後可能的原因。《鞋匠》作為1934年當時波蘭的預言,搬到2018年的臺灣也提供了我們許多政治上的警戒。原劇本對臺灣觀眾來說,有極大的文化差異,要是這一層面能夠被更明顯呈現出來,相信能讓觀眾擁有更大的共鳴和迴響。

《鞋匠》

演出|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
時間|2018/12/23 14:30
地點|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