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劇結構看祕密的揭開《誰是聖誕老公公》
1月
13
2014
誰是聖誕老公公(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30次瀏覽
宋興邦(表演藝術工作者)

故事主角是一個脾氣古怪的葉老先生在聖誕夜前一天,莫名其妙的被派任為今年的聖誕老公公,在發禮物的過程中,發現到自己在別人心中,是個小氣、不關心人的壞人;他更驚訝的發現,由於自己的疏忽,錯過了生命中和朋友、情人、家人可以分享的美好時光。藉由這次的聖誕任務,一件件的找回記憶中的味道。

這個戲劇結構含有一個前史,就是讓觀眾一開始就知道了葉老先生是個吝嗇、孤僻的老人,但是他們家的小精靈還是堅持選葉老先生為聖誕老公公,這個情境提供了動作的推力,性情偏激的老人與熱情的小精靈兩者之間好像有股強大的磁力在促使秘密迅速揭開,但同時又引起阻止秘密揭開的反作用力,這就發生衝突,造成懸念。一直到高潮中,例如:遇到生命中陸陸續續出現的朋友們,祕密才完全揭開,以「發現」引起「逆轉」,全劇才結束。亞里斯多德認為像這樣的「發現」和「逆轉」同時出現是最好的,這也是觀眾的懸念不斷提高直至最後得以滿足的過程。

這樣的戲劇結構可以追朔十九世紀易卜生的劇中,例如《玩偶之家》遠前史是妻子為救病重的老公冒名簽字借款,近前史是:債務還清後,丈夫也意外發現妻子居然做了令他最痛恨的行為,最後妻子出走。這樣的衝突一步步推上去直到高潮,衝突集中又緊張,就是遠前史和近前史情境交互作用的結果。轉至來看《誰是聖誕老公公》都是以一個過去的重要秘密為中心,輔以一個嚴重威脅到這個祕密的當前的情境。就像是葉老先生回到過去遇到的朋友們,但他又不能馬上說出來他的身分,否則就會被揭穿以為是假的聖誕老公公,因此劇情一般是通過要揭開它還是捂住它這樣的兩股力量的衝突而迅速展開,一步步地揭開秘密,也可以稱做「洋蔥式」的特點。

可以發現此劇結構特點是:人物設置貫串始終,人與人關係錯綜複雜,往往以一家人為主,圍繞著一個處於全聚焦點的「結」,或是重要秘密,展開衝突,就像葉老先生以為被朋友推下水而對他產生了「結」,連對方寄來的信從來都不看。不僅全劇是一個集中的衝突,大部分的場面也都由人物之間的衝突來表現。亞里斯多德提出的「行動的統一」在此劇表現得特別突出,劇中交代、發展、必須場面、高潮、結局個個層次分明,首尾貫通。

《誰是聖誕老公公》演出形式,時空開闊、場景多變,角色常可以代替作者直接向觀眾對話,劇情以衝突危機處理,但不全是以面對面唇槍舌劍的衝突為主要表現手段,而更著力刻劃人物在衝突中的內心世界,例如:葉老先生內心的獨白表現在他外部衝突,被選上聖誕老公公之後的猶疑、緊張、焦慮,掙扎充滿了內心,很像是心理小說的手法,這些都與古代史詩或長篇小說相似,例如:莎翁的《馬克白》作者對這個變為野心家的人深刻剖析,主要不是用劍與別人搏鬥,而是在用心與自己搏鬥的過程中實現的。

最後全劇就在這幾條行動中分化、組合的過程,表達了作者看到了社會中,不懂心懷感謝、不知足的大人與小朋友愈來愈多。所以藉著這個故事,跟他們分享聖誕節的寬恕、感恩、付出與珍惜的真諦。

《誰是聖誕老公公》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3/12/23 19:30
地點|新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不會太過低齡兒歌化的大量歌舞穿插運用,則是如果兒童劇團作品的美學特色。其次,大量兒童演員擔綱小精靈,以及不同人家家中等待禮物的小孩等角色,沒有刻意把這群兒童演員調教到過度誇張造作,讓孩子保留他們的自然可愛表演,這樣尊重孩子天性發展,也是戲劇教育可以給予孩子的禮物。(謝鴻文)
1月
06
2020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