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劇結構看祕密的揭開《誰是聖誕老公公》
1月
13
2014
誰是聖誕老公公(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32次瀏覽
宋興邦(表演藝術工作者)

故事主角是一個脾氣古怪的葉老先生在聖誕夜前一天,莫名其妙的被派任為今年的聖誕老公公,在發禮物的過程中,發現到自己在別人心中,是個小氣、不關心人的壞人;他更驚訝的發現,由於自己的疏忽,錯過了生命中和朋友、情人、家人可以分享的美好時光。藉由這次的聖誕任務,一件件的找回記憶中的味道。

這個戲劇結構含有一個前史,就是讓觀眾一開始就知道了葉老先生是個吝嗇、孤僻的老人,但是他們家的小精靈還是堅持選葉老先生為聖誕老公公,這個情境提供了動作的推力,性情偏激的老人與熱情的小精靈兩者之間好像有股強大的磁力在促使秘密迅速揭開,但同時又引起阻止秘密揭開的反作用力,這就發生衝突,造成懸念。一直到高潮中,例如:遇到生命中陸陸續續出現的朋友們,祕密才完全揭開,以「發現」引起「逆轉」,全劇才結束。亞里斯多德認為像這樣的「發現」和「逆轉」同時出現是最好的,這也是觀眾的懸念不斷提高直至最後得以滿足的過程。

這樣的戲劇結構可以追朔十九世紀易卜生的劇中,例如《玩偶之家》遠前史是妻子為救病重的老公冒名簽字借款,近前史是:債務還清後,丈夫也意外發現妻子居然做了令他最痛恨的行為,最後妻子出走。這樣的衝突一步步推上去直到高潮,衝突集中又緊張,就是遠前史和近前史情境交互作用的結果。轉至來看《誰是聖誕老公公》都是以一個過去的重要秘密為中心,輔以一個嚴重威脅到這個祕密的當前的情境。就像是葉老先生回到過去遇到的朋友們,但他又不能馬上說出來他的身分,否則就會被揭穿以為是假的聖誕老公公,因此劇情一般是通過要揭開它還是捂住它這樣的兩股力量的衝突而迅速展開,一步步地揭開秘密,也可以稱做「洋蔥式」的特點。

可以發現此劇結構特點是:人物設置貫串始終,人與人關係錯綜複雜,往往以一家人為主,圍繞著一個處於全聚焦點的「結」,或是重要秘密,展開衝突,就像葉老先生以為被朋友推下水而對他產生了「結」,連對方寄來的信從來都不看。不僅全劇是一個集中的衝突,大部分的場面也都由人物之間的衝突來表現。亞里斯多德提出的「行動的統一」在此劇表現得特別突出,劇中交代、發展、必須場面、高潮、結局個個層次分明,首尾貫通。

《誰是聖誕老公公》演出形式,時空開闊、場景多變,角色常可以代替作者直接向觀眾對話,劇情以衝突危機處理,但不全是以面對面唇槍舌劍的衝突為主要表現手段,而更著力刻劃人物在衝突中的內心世界,例如:葉老先生內心的獨白表現在他外部衝突,被選上聖誕老公公之後的猶疑、緊張、焦慮,掙扎充滿了內心,很像是心理小說的手法,這些都與古代史詩或長篇小說相似,例如:莎翁的《馬克白》作者對這個變為野心家的人深刻剖析,主要不是用劍與別人搏鬥,而是在用心與自己搏鬥的過程中實現的。

最後全劇就在這幾條行動中分化、組合的過程,表達了作者看到了社會中,不懂心懷感謝、不知足的大人與小朋友愈來愈多。所以藉著這個故事,跟他們分享聖誕節的寬恕、感恩、付出與珍惜的真諦。

《誰是聖誕老公公》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3/12/23 19:30
地點|新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不會太過低齡兒歌化的大量歌舞穿插運用,則是如果兒童劇團作品的美學特色。其次,大量兒童演員擔綱小精靈,以及不同人家家中等待禮物的小孩等角色,沒有刻意把這群兒童演員調教到過度誇張造作,讓孩子保留他們的自然可愛表演,這樣尊重孩子天性發展,也是戲劇教育可以給予孩子的禮物。(謝鴻文)
1月
06
2020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