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守候《誰是聖誕老公公》
1月
06
2020
誰是聖誕老公公(如果兒童劇團提供/攝影王志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7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選在2019年歲末年終重演的《誰是聖誕老公公》,是如果兒童劇團2005年的第十一口大戲。除了每年固定推出新戲,舊戲同時不斷重演,讓觀眾回味,彷彿循環再生的概念,讓創作可以生生不息的持續,少了封箱的失落傷感。此舉實也考驗著一齣戲能否經得起時間長河的淘洗,藝術的形式與內涵不會因時褪色,普世的價值可以保持明亮,而能邁進經典的門檻。由此觀點來看,如果兒童劇團的作法是具有正面意義,也值得成為劇團發展與創作時的自我檢視。

《誰是聖誕老公公》這齣戲以節日為主題,卻用帶點懸疑的手法,從劇名便設問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接著引出一個脾氣古怪、憤世嫉俗又人緣極差的主角葉老先生,他意外被選為年度的聖誕老人,被帶到精靈國去,準備接受聖誕老人的職前訓練。吸引孩子的故事,除了有趣的情節,往往還包括個性塑造、形象飽滿立體鮮明的角色,此角色不論性格是好是壞,凡能讓孩子印象深刻就算成功。葉老先生形象的突出與特別,正是因為他先是以討人厭的模樣出現的,而這樣的人如何能與慈善、和藹與親切的聖誕老人畫上等號呢?這個矛盾,恰好可為情節鋪墊許多驚奇衝突與轉變,因此整齣戲便猶如一個大禮物,跟著情節一層層拆卸包裝,最後將看見人性的核心,找回最初也是失落已久的愛。

誰是聖誕老公公(如果兒童劇團提供/攝影王志偉)

葉老先生從心不甘情不願成為聖誕老人的被迫狀態,甚至自嘲著那荒謬的情境,所以練習聖誕老人的招牌笑聲時,就顯露出他的窘促不安與焦慮。但在精靈斑比的協助下,一面又一面心防逐漸除去。而他在送禮的過程中,經歷著對生命存在意義的種種思考與衝擊,例如:一開始送出的禮物竟然是空的。因為聖誕老人心裡想什麼就會送什麼,這個空,意喻著葉老先生的「空心」──這樣的「空心」,造成他的冷漠、孤獨和不快樂。換言之,這個故事彷彿也把精神層次拉高到有如「神啟」──是一種天意的試煉與安排,要讓葉老先生通過聖誕老人的角色扮演,體驗戲劇治療的淨化與修復,重新認識生命自我,然後再造人生。

精靈斑比裝扮成麋鹿,溫暖守護在葉老先生身邊,不停給予他信心和鼓勵,也給他下指導棋,還不時要搞笑取悅葉老先生,一切行為動機皆很合理,為了接應神啟,所以義無反顧的幫助葉老先生完成所有禮物的傳送。尤其最後送出的幾個禮物,包含向失聯多年的老朋友致歉、給家人感受從來沒有過的節慶喜悅,以及還自己消失已久的快樂等,這些看似無形卻有形又珍貴的禮物,點化了他的頑固,溶解了他壓抑的苦痛,再將愛安回心裡原來位置,化身成為天使,讓故事有溫馨圓滿的收束。

不過,葉老先生最後化身成為天使飛起的畫面,如果不僅是心理意義的想像,更是現實意義的想像時,亦即代表死亡的象徵,那麼這個情節安排,在溫暖之中就又包裹淡淡的悲傷與祝禱了。這不禁讓人想起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女孩》,女孩在聖誕夜前的街頭,賣不出火柴,又飢又冷的狀況下,擦亮一根根火柴,在幸福和樂的想像中安息,幻作天使揚升。童話的悲傷結局,讓悲劇的精神引發觀眾的情感宣洩悲憫,在《誰是聖誕老公公》這齣戲裡也能看見並有感。

再用一個大禮物來形容這齣戲的舞台景觀──那個頗華麗精巧、機關處處的圓形旋轉舞台,景片的組合外觀時而像一個蛋糕,時而像建築模型的剖面;不管具象或抽象的景觀,在燈光、音樂的映襯之下,不也像個精心包裝的大禮物?於是,觀眾隨著情節去拆卸這份大禮物,視覺驚喜不間斷。

不會太過低齡兒歌化的大量歌舞穿插運用,則是如果兒童劇團作品的美學特色。其次,大量兒童演員擔綱小精靈,以及不同人家家中等待禮物的小孩等角色,沒有刻意把這群兒童演員調教到過度誇張造作,讓孩子保留他們的自然可愛表演,這樣尊重孩子天性發展,也是戲劇教育可以給予孩子的禮物。謝謝如果兒童劇團守住這份對兒童的尊重!

《誰是聖誕老公公》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9/12/28 14:30
地點|國父紀念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誰是聖誕老公公》以一個過去的重要秘密為中心,輔以一個嚴重威脅到這個祕密的當前的情境。劇情一般是通過要揭開它還是捂住它這樣的兩股力量的衝突而迅速展開,一步步地揭開秘密,也可以稱做「洋蔥式」的特點。(宋興邦)
1月
13
2014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