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摩爾古薪舞集在2014年末推出的《Qai~i愛遺憶》,是場只有音樂與吟唱伴隨肢體動律的「純舞蹈」。有別於《戀念百合》、《kurakuraw‧舞琉璃》或《ka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等諸多過往作品中,充滿了跨域混融的堆疊,《Qai~i愛遺憶》捨棄雜沓的裝置,由兩男兩女完成一段六十分鐘的展演,在翻唱的排灣族古調中,格外顯露穿透般的空靈。廖怡馨(族名:Ljuzem Madiljin;路之‧瑪迪霖)偏似極簡、約化的編舞風格,賦予蒂摩爾另一風貌的呈現。
如果說蒂摩爾是個軀殼,那舞者即是蒂摩爾的靈魂,也可說他們是讓蒂摩爾活化的泉源。身兼編舞與舞者的廖怡馨,這回彷彿扮演牧者兼領頭羊的角色,一方面為舞作與舞者提供養分、引導路徑、雕塑形意、修葺邊幅;一方面以身為度,與舞者們一同唱跳,儼然是探索者與實踐者的媒介共同體。她先是以細碎的步伐環繞其他舞者,再偶而加入他們,與之同歌共舞;偶而則抽離於外,掩藏形影。另一位女舞者,許筑媛在2010年加入蒂摩爾,她那如璞玉般的身體,歷經數年沉浸後,已可見洗鍊的表述張力。兩位男舞者,楊淨皓和俞偉民,以他們既悍猛又憨實的身體演繹轉化的四步舞,同時也以渾厚的嗓音吟唱古調,在似古猶今的催化狀態下,構築當代排灣族勇士的聲音與身體。
他們的活動範圍是在空曠的舞台上,綴以昏暗的燈影,這樣簡單的場景,讓觀賞者的目光聚焦於四位舞者身上。三面圍坐的觀眾席,包圍著一個淨空的舞台,好像祭祀場的中心地。在這地面上移動的身體,沒有過多的衣飾包袱,只以精簡的織物覆蓋身軀。其中數個段落是從個別的身體活動與單一的聲調起始,逐漸發展至交互動應並加上四人共鳴的和聲,這些段落的形體意象有時寂寥,有時糾纏;發出的聲音則時而低鳴,時而高亢。
雖然排灣族的精神仍是隱身舞作背後的主要支柱,但在《Qai~i愛遺憶》中,廖怡馨捨棄過多或刻意雕琢的視覺元素,改以內斂的形體鋪陳感官刺激。這個作品耐人尋味之處不是表象的原民風情,而是需要細細咀嚼的深層意念,而其動作語彙寄託的情愫也破除慣見窠臼,顯見破格後再出發的身體移轉形式已然萌生。此外,廖怡馨的編排技法也在此作中展現突圍的意念,除了她自己跳格式的表演外,在許筑媛和兩位男舞者形成三位一體般的蜷曲扭轉時,或是手臂與身體的交互纏繞的過程,彷彿都在讓情緒引流,也像是無底的思憶正在尋找無形的出口。
蒂摩爾古薪舞集顯然已衝出舊有自設的防線,以《Qai~i愛遺憶》看似無物卻更深刻的機鋒,跨出走向新風格的一步,這一步走得簡約卻也走得精緻。歷經愛丁堡藝穗節的洗禮,持續在三地門吸收日月精華的蒂摩爾從古舞中汲取新意,從複雜中移轉,以簡單的《Qai~i愛遺憶》訴說不簡單的練達。
《Qai~i愛遺憶》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4/11/28 19:30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