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自我的傳承之路《流星》
9月
28
2015
流星(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58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明華園在經歷了八十五年的長期營運後,近年來積極佈局新生代擔綱大樑,今年新作《流星》便以青年演員為主要演出角色。

《流星》劇情並不繁雜,從小在金釵門長大的孤兒兵家瑜(陳昭婷飾)在掌門人之爭中得到勝利,並且在前掌門人師母的交代下,護送三隻玉參到揚州轉運使洛德手上,但交付鏢物時,玉參卻憑空失蹤,兵家瑜認定是三虎會孫小小(陳昭賢飾)所偷,在提刑司洛貞亨(李郁真飾)的協助下,後續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

本劇分為兩幕,上半場以<玉參>為主,下半場以<匕首>為本,宣傳文稿主打以女性角色(旦角)為主視線敘事,搭配雙小生組合,企使打造出偶像劇風格的歌仔戲。

繼《么囉正傳》首部曲後,在劇情編設上,編劇捨棄了過往慣用的多枝節敘事,用江湖人物為敘事主角,以流星每一次的出現,與兵家瑜所經歷的江湖風波與感情事件產生連結,做為《流星》的演出軸心,保留了長期慣用的四句聯式台詞與換景不落幕等固定作法,運用多媒體部份投影削減了繁複的舞美背景,以純粹半空台的方式將主舞台讓予三位青年演員全力發揮,角色個性設定單一鮮明,不算出挑的劇情架構,雖然安全許多,卻少了令人驚喜的感受。

更深入地來說,《流星》主要演出角色群皆為明華園極力栽培的新生代青年演員,雖然皆有經年累月的舞台演出經驗,卻是在每位老師的帶領下一點一滴進入已有制式化形象的角色當中,從零開始塑造人物個性的經驗與機會都不算太多。人物在個性的形塑上是本次演出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從基底打造出屬於自我與角色融合,飽實豐滿的角色個性,除卻唱腔與肢體語言需要再下更多功夫不斷打拋砥磨外,心態上的調整與同化亦十分重要。尤以陳昭婷與陳昭賢兩位演員,在唱腔與韻白對應上,仍可窺見帶有模彷孫翠鳳與鄭雅升經典生旦組合的影子,音域寬廣度也不算太夠;李郁真本次挑戰反派角色,與父親洛德間的先厭後親,設定上未見情感轉折落差,外在表現明顯產生斷裂感;唱腔部份雖壓低聲嗓,卻尚未抓到個人特色,聲線顯得較為粗礫且不自然,也不甚厚實;武戲部分融入舞蹈動作,三人武戲雖輕逸且有行雲流水之姿,卻缺少武戲用勁對打的外在展現。在為專屬三人而設立的舞台上,不論是人物塑造、唱腔、武戲及情感轉折等細微處,仍有許多可再砥礪修磨的改善空間。

編導讓當家小生孫翠鳳飾演神祕的趕路書生,做為上下半場最後的亮點人物。泰半不帶音樂,多以吟詩調清唱方式呈現屬於當家小生的明星亮點,將主力皆放在青年演員身上,不至於分化觀戲焦點,演員既可上台過足戲癮,亦能勾起長期觀賞明華園演出,忠實觀眾的興奮之情,亦不奪主角群的光彩,產生畫龍點睛之效,是甚為妥適的安排。

近年來,許多歌仔戲團也多面臨人才與技藝傳承的斷層與困難,尤以歌仔戲團泰半是家族企業,接手劇團的下一代往往都幾乎因上一代的光環或血緣關係而承受外界更大的壓力與期望,本次《流星》的搬演,對於這些準備承接重擔的青年演員來說,才是真正站上開創自我舞台的開始,日後的路仍然長遠,他們的未來與傳承,傳統戲曲在創新與固本上的發展變化,仍值得期待與關注。

《流星》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15/9/5 PM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
或許因為有《鏢客》珠玉在前,才顯得《錦衣》略為遜色。然而以豫劇團創團七十年的歷程而言,《錦衣》與《鏢客》開啟了文戲以外的另一條新路徑,以共同宇宙建構了架空的武俠世界,各式武器的運用也相當多樣化、別開生面。
6月
11
2025
雖然與《鏢客》相比,少了一點驚喜,在虛實結合與角色塑造上也還有提升空間。但本劇解開了上一部作品中駱成身上的謎團,也為下一階段的篇章埋下伏筆,成功達成承上啟下的關鍵任務。
6月
10
2025
筆者雖為謝幕時全體演員喊出「蘭陽戲劇團,傳承百年歌仔戲」而感動,但也不禁思考,若傳承僅停留在演員技藝,無法從製作面嘗試更多可能性,不但成效有限,亦非長遠之計。
6月
04
2025
當所有雲波詭譎的政治事件,簡化為精衛鳥內心世界中與汪精衛(李家德飾)的一問一答,藉此解放這齣戲形式與創作的侷限。精衛鳥有如引路人一般,透過探問,一步步帶領觀眾逼近汪精衛的幽微內心。
5月
29
2025
國光劇團與翃舞製作的跨界演出《精衛》,除了延續王安祈一貫文學劇場風格,也藉由舞蹈與武戲身體的交織,開啟了以京劇之「身」為戲曲寫「意」的新風貌。
5月
29
2025
《水淹台北城》乍見異色,它是雨霧雲洪,如未定義的水氣聚生,開闢出一條前進之路。歌仔戲和現代劇場的論證,植入歌仔戲歷史的仿擬轉化,做出歌仔戲未來的申論。
5月
27
2025
《錦衣》在編導與舞台美學的整合上亦展現高度製作水準。武打場面設計精巧,轉場節奏明快流暢,燈光與場景亦有效區分夢境與現實,具體呈現角色的內心狀態與意識流動。
5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