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傳統的跨界禪風《情定化城寺》
2月
09
2017
情定化城寺(尚和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11次瀏覽
邱千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碩士生)

尚和歌仔戲劇團(以下簡稱尚和)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餘載,是高雄著名的歌仔戲團隊,近年作品數量驚人,風格橫跨傳統與創新。中型製作如《大願渡鍾馗》(2016)、《千波之神—媽祖傳》(2013)、《觀音老母》(2013)、《林投願》(2012)等,將傳統古路劇目進行舊戲新演;大型製作如《白香蘭》(2010)、《半人》(2012),則是有別傳統的表演形式以偏向音樂劇的手法演繹;而「禪風」題材如《玉琳國師》(2010)、《不負如來不負卿》(2013)、《伽藍雨綿綿》(2015)更是近幾年尚和主打的招牌特色劇目,備受矚目。

禪風末卷《情定化城寺》是尚和2016年7月於高雄首演的新製作,時隔半年,2017年新春期間於臺北城市舞臺再度演出。從開演前大廳滿滿人潮,就可以看出尚和在宣傳方面卯足全力,在新春期間賣出幾盡滿座的票房,是相當不容易的。開演前由劇團主要演員唐晟峰的幽默談話,來向觀眾介紹劇情,更強調「電影手法」的使用是本劇的一大特色,也是一齣有別於傳統製作的歌仔戲。

當序幕開啟時,飾演戲外清潔工(羅秋安)的梁越玲團長與飾演導演(彌勒導)的唐晟峰以時裝出場,帶出劇團主演臨時缺席,導演要羅秋安頂替角色飾演地藏王菩薩金喬覺,可看出本劇再度使用戲裡與戲外的切換手法,也許是編劇的偏好,尚和的劇本都會讓演員有多重角色的扮演。一連經過《牟尼之瞳》(2011)、《田都班的最後一齣戲》(2014)等多齣相同表現方式的洗禮,演員在拿捏「台上」、「台下」、「戲裡」、「戲外」的區隔,顯然更加得心應手。全劇皆是以「台下」作為切換場次的分場,透過戲外的角色對白來「過場」,是一種情緒的切換,也是劇情的註解,可以讓觀眾更加明瞭劇情,但也造成篇幅的冗長和過於直白,減少了讓觀眾意會的空間。

從2010年《白香蘭》開始,尚和與音樂家李哲藝跨界合作,此次邀請作曲家梁啟慧為本劇的主要唱段作曲與配樂,顯示尚和風格多變,不甘傳統的企圖。如劇中金喬覺與明香姬兩人深情對唱,使用重疊與交錯的演唱,透過如詩般的歌詞,考驗兩位演員演唱實力,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唱段。大量的新編唱曲,演唱難度很高,對歌仔戲演員來說是極大挑戰。唯一保留的傳統元素,只剩下周煌翔以傳統曲調為素材編腔的唱腔。

樂團編制採用中西合璧,拋下了歌仔戲文武場的原貌,使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倍提琴、豎琴等西洋樂器,與笛、簫、二胡、琵琶、中阮等中國樂器,而西洋打擊樂器與中國大鼓、排鼓則取代了傳統武場,大量減少傳統樂師的即興空間,只聽見非歌仔戲樂師按部就班的演奏,明顯失去戲曲音樂的彈性。劇中使用了些許的鑼鼓經,如流水、馬腿、急急風等,但最後到了四擊頭給演員亮相,卻沒有將鑼鼓打在演員身上,顯示非戲曲音樂演奏家,無法精準掌握鑼鼓經的精隨。

編曲方面,跳脫傳統思維,大部分唱腔使用大量的彈撥與部分笛、簫取代「主胡」的職位,而武場也失去了「司鼓」的控場,對於習慣聽鼓點節奏的歌仔戲演員容易缺乏安全感,在情感上無法產生最佳詮釋。像是劇中飾演瞎子宏演唱【雜唸調】時,很明顯看出默契較為不佳的狀態。另外在【巫山風雲】曲調的編曲上,過於俏皮的木魚節奏,破壞此曲原有的樣貌,也讓情緒有所影響。在布袋和尚為金喬覺取名為「釋地藏」時,應是劇中的一大高潮,但此時演員情緒到位,音樂氛圍卻又缺少輔助,較為可惜。

整體來說,《情定化城寺》算是很成功跨界的劇目,不單單只有音樂有別於一般歌仔戲的呈現,戲劇手法更是結合舞台劇的方式,流動的舞臺、詩詞般的劇本、華麗的服裝、豐富的燈光與結合現代舞肢體的舞蹈設計,皆是跳脫傳統的表演內容,可見劇團的用心。期待揮別「禪風」作品的淬煉,尚和能夠開創製作出更高水準的劇目,使歌仔戲風格更多元豐富。

《情定化城寺》

演出|尚和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7/02/04 19:1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