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西方後現代思潮與各國傳統文化的交互激盪,表演藝術的呈現手法開始有了更多元創新的面向,創作者們不再閉門造車,在自己專長的領域中孤軍奮戰,在實驗精神濃厚的後現代思潮沖刷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嘗試跨出自家的大門,試圖在異構同質的各自專長領域中,找出一個創新而又平衡的支點。由此,跨界的表演藝術型態於是異軍突起,成為一種創新的藝術。
對於觀眾而言,參與音樂會不再只是為了「聽音樂」而已。音樂的跨界展演,能凝塑新的元素與創意,甚至集結新的觀眾群,帶來更多商機。創立於一九八六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在即將邁向創團第三十年的今年,以「本土薪傳」為主軸,選擇了台灣在地最有影響力的製樂世家林午銅鑼及响仁和鼓藝工坊為音樂會主角,以音樂劇的方式,呈現出過去這八十幾年來,兩代掌門人由白手起家至名揚四海的歷程。曲目中穿插著戲劇、擊樂演奏、人聲合唱等多元的展演形式,是朱宗慶打擊樂團近十年來一直致力於跨界展演的趨勢。
上半場的故事主軸是林午銅鑼。開場的〈鑼之樂〉,為了展現鑼樂的音色及演奏之美,此曲使用了五十面以上的鑼。包含:水鑼、風鑼、泰來鑼、京大鑼、京小鑼,還有四組有音階的鑼:低音鑼、泰國鑼、二十五音鑼和雲鑼,並創發各類的演奏方式,型塑出鑼多元創新的聲響。琳瑯滿目的鑼,陳列在舞台上,與國家音樂廳牆面上的管風琴相互輝映,在燈光與舞台的視覺效果上,十分引人入勝。
下半場的主軸則是環繞著响仁和鼓藝工坊進行。〈五五堂鼓〉描述著一九八六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團時,向响仁和訂製的五個不同音高、黑色鼓身的堂鼓;與近期响仁和新製成的五顆堂鼓,來場新與舊的對話。年輕的鼓聲清亮,年長的鼓聲厚沉,兩套鼓齊奏時,彷彿讓我們看見了响仁和兩代掌門人世代傳承的父子親情,還有對於藝術不變的信念與堅持。
音樂會的高潮,來自於响仁和的王錫坤師傅從觀眾席中受邀至舞台上,親自擊奏高齡將近八十歲的响仁和大鼓。聚光燈打在王師傅身上,舞台上的團員們全體面向著王師傅行注目禮。只見王師傅棒落聲起,以單擊、雙擊、壓擊、搖擊和滾奏等演奏方法,將大鼓低沉深厚,鼓邊聲音清脆堅實;由鼓中心到邊緣各圈不同的音色表現得十分細緻。最後,所有團員們在〈鼓之樂〉鑼鼓齊鳴的震撼聲響中,為音樂會畫下磅礡的句點。
綜觀整場演出,在音樂表現方面,演出者皆深具厚實的音樂底蘊與豐富的舞台經驗,擊樂曲目的表現有如行雲流水;而團員們在戲劇的口白與人聲合唱的領域,則略嫌專業不足,於是整場音樂會的脈絡,於整體性與連貫性上便有比重不均,節奏斷裂之感。然而,對於今晚我們在音樂會中得到的-關於藝術的薪傳與信念的堅持;我想,在聆聽了臺灣的過去、現在、未來後,這樣的感動與使命,將深深留駐於我們心中。
《樂之樂-朱宗慶打擊樂團2015年度音樂會》
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
時間|2015/05/31 14: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