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開啟感知《徐志摩的昇華之夜》
3月
08
2017
徐志摩的昇華之夜(奔放音樂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1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工作者)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孰悉不過的句子,於陣陣琶音輕撫下,裊裊地昇華,看似灑脫,但腦海中的餘韻,未平、又起接續著,衝擊感官,撞擊知覺,《徐志摩的昇華之夜》詩詞樂音結合是迷人,影像燈光交替是絢爛,戲劇層次是鮮活也有惆悵,種種都讓平靜的奔放E倉庫,宛如春水般被撩動,而我們的感知更因圈圈漣漪重新甦醒。

接觸藝術偏重聽覺及視覺,不僅是線條、色彩、聲音等,皆流動於空氣中,觀眾體會藝術家給予的每分每刻。細數奔放音樂工作室所製作的節目,想像空間容量永遠嫌不夠,因為他們總是能給予更多;《徐志摩的昇華之夜》是一場跨多元領域藝術的節目,這些獨立的元素不僅沒有各唱各調,聚在一起還產生化學變化,處處是驚喜、分秒間又令人驚豔,總是能促使我想起些什麼、體會出什麼。

以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鋼琴三重奏》的前三樂章來刻畫徐志摩生命中的三個女人。製作團隊在選曲方面大膽,演奏詮釋又心細,因為要用西方作品來影射東方女子的纖細個性,須打破文化差異這道藩籬,要是詮釋和曲風不對盤,可能皆輸;奔放樂團擇其作品,並駕馭作品,主題開場以輕柔地觸鍵和拉奏,顯現出曖昧不明的個性,而思緒矛盾的節奏轉換,也都淡淡地訴說張幼儀的苦,另外優雅輕巧的曲風,聽出陸小曼的美,又或是深沉的主題變奏,以自信、堅定地拉奏,體會到林徽音敢放敢收的愛,奔放不只演奏出性格,那韻味更是入木三分。

「視覺的鮮明,可以豐富聽覺,甚至活絡知覺」,這是《徐志摩的昇華之夜》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蓋西文:藍色狂想曲》音樂家們丟棄樂譜的枷鎖,不僅施展音樂功夫,腳上功夫也沒歇著,舞動著身軀卻不是呆板的左右搖擺,那瞬間鮮活了氛圍,也讓狂想曲更加肆意奔放。隨著樂曲情境轉換而變化之影像,色調溫潤,投射不搶眼,但又時不時吸引我的目光,將之烙印心中;一幕「吹」字,跟著書法家狂野手式,著墨於布景上,又隨著舞者似風的軀體,慢慢分解於空氣中,簡單幾秒拆組,象徵人生路似乎也是持續破壞、重組;所有視覺都幫助我,用另一個角度或者更深刻地去聽,甚至無聲影像能開啟生命知覺。

對於樂與詩的融合,個人給予高度讚賞;因為音樂強於詩詞,會讓口白有點像是雜訊,而如果詩詞蓋過樂音,也顯得音樂多餘,今日兩者誰也沒大於誰,彼此互相競奏或擁抱,不管是《拉威爾:鋼琴三重奏》還是《荀白克:昇華之夜》等,徐志摩帶有情緒的典雅文字,總是能隨著音符而流動,現場感受也從微醺到沉醉,誰也沒料想到,原來東方的詩詞與西方經典音樂是如此合拍。不過《荀白克:昇華之夜》,曲式是盤根錯節,調性是模糊不清,持續考驗音樂家和聽眾,忽然大提琴以重生的姿態奏出空靈、優美的一段旋律,如此昇華樂段,個人期望此時刻只聽到純淨的音樂,無須口白的襯托;還有由三位音樂家所飾演徐志摩的三個女人,於下半場時身著同樣的服裝,也有些許的角色錯亂,但這因屬於個人喜好,提出建議。

南朝劉宋政治家范曄《後漢書蔡邕傳---蔡邕聽琴》,提到琴師於彈琴間瞧見螳螂補蟬,緊張之餘將感覺投射於琴聲中,讓蔡邕感覺有人預將他暗殺而離席,雖然終為誤會一場,卻強調出欣賞表演藝術最重要的「感知」,是經由藝術家投射至觀眾;奔放樂團展現畢身所學,感動聽眾的「感覺」,再融入自身情感,觸動更為複雜的「知覺」,今日不僅將每個優異的個體成功串聯再一起,還將如此製作搬進冰冷的鐵工廠,注入藝術也注入溫度,用藝術感動人也感染環境,期待下次同樣地點,奔放音樂工作室能再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省思。

《徐志摩的昇華之夜》

演出|奔放音樂工作室
時間|2017/02/26 14:30
地點|台南奔放E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