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觀」賞電音與古典的撞擊《Nalakuvara宜錦電音三太子》
3月
16
2012
Nalakuvara宜錦電音三太子(胡福財 攝,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4次瀏覽
邱(女益)淳

那晚,電子音樂以節奏重擊空間的聲響迴盪在國家音樂廳內,伴隨著絢麗奪目的燈光,四尊巨大的三太子神像著魔似地,站在管風琴前與廣藝愛樂管弦樂團一同演出,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如此衝突地傳遞著猶如臺灣特色的混搭氣息!

隨著求新求變的社會氛圍,國內的音樂會演出也不斷地推出新穎的表演型式,隨著從表演藝術跨界合作激盪而來的火花,也漸漸地被帶入音樂會中。這場由廣藝愛樂打著「創意」、「年輕」、「新視界」三大訴求所帶來的演出,一開場就顯得與眾不同,他們將西洋樂團總是喜歡在調音後熱身的吵雜聲響,延續連帶作為開場的一部份,的的確確是立馬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雖然這場音樂會所運用到的元素,從上半場開始無論是燈光、舞台設計甚至開場似乎都充滿了「戲」,那些都是在傳統音樂會看不到的表現,但可惜一切好像還缺乏了一點並存相融的味道,不知道是否還沒磨合出適合的呈現方式,各元素的出現雖然是令人感到驚喜,但卻有些歧異與不和諧。

首先,說書人的定位有那麼些許令人匪夷所思,若要說他們是導聆的角色,可仔細一聽卻無法準確抓到內容與音樂的連結點;或許是樂手依舊生硬地坐在舞台上等候演出,所以說書人出場的段落竟然有著晚會節目開場主持人的錯覺。而其下半場的定位似乎有點想要偏向於《大兵的故事》(L'Histoire du Solda)之演繹手法,可惜說書人陳述的聲音往往被壯大的樂音掩蓋而聽不清內容,只有較安靜的片段才能感受好似背景的效果,以音樂對應來襯著貝多芬的故事發展。

雖然整場演出的音樂內容和表演形式一樣欲展現出新穎的氛圍,但不知是否因為在形式上已經將此意念淋漓發揮,使得這新創作的音樂本身反而有那麼點相形失色。音樂所營造出的表演手法,的確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衝擊,但可惜卻僅限於兩把小提琴的互換以及速度快慢與聲響的變化,對於音樂結構與風格的處理似乎較無法得到共鳴。由其是在切入傳統與現代融合糾結的做法上,明顯地將段落區隔,展現兩造之間的鮮明對比;雖然作曲家在處理現代的部分大膽的使用通俗手法企圖營造電音氛圍很是成功,但相對的,轉入傳統的思想卻少了那麼點在地味道,就像是一道菜少放了點調味料一般,無法讓人確切感受到那傳統的意念。

但小提琴家李宜錦令人為之驚艷的獨奏技巧,著實為這表演加分了不少,從舞台魅力的氣度展現,都很能夠抓緊觀眾的目光。無論她是演奏傳統提琴還是電子提琴,所傳遞出的音符是那樣地被細緻處理著,將質地抓取的非常夠味,讓人明確感受出她對表演的投入。

而下半場所演出的貝多芬曲目,用了貝多芬的故事將其串連與包裝,撇除前述說書人出聲橋段沒有設計完善的部分,這段演繹的手法是很具創意的。但不知是否整場音樂會其實是有刻意設計,從上半場節目就透露出的拼貼意念延續到了這兒,表面上像是要將各曲接合,可有些段落卻似乎設計的有些牽強,讓人不免去注意不同段落的到來。因此只要出現了這種突如其來的截斷,那麼也就硬生生地把觀眾從原本美好的樂音中疏離了出來,不知是否直接將其命名為「組曲」會比較切合這樣的一個設計呢。

但這場表演還是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地方,跟隨著音樂段落設計的靈活燈光,還有最後那四尊上台舞動的時尚三太子,加上李宜錦的服裝造型都很實在的達到「風火電音」所給人的意象。他們嘗試帶著國內的古典音樂表演跨入表演藝術舞台,並且不是以學院前衛的冷冽手法來挑戰觀眾對於通俗與嚴肅的界線,畢竟這樣的作品往往我們是只能在大型節日的晚會中才能看見,但這次它卻出現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或許尚在嘗試階段有很多磨合需要重新考量與設計,但這作品不僅開發了不同的欣賞族群,也為挑戰古典音樂會的可能性帶來啓發,這對未來音樂表演的發展是很值得鼓勵與期待的。與其要說這是一場要人用心聆聽的音樂會,倒不如說是一場必須放開嚴肅評論表演品質的態度,捨棄古典帶來的芥蒂,用雙眼好好觀賞並且參與的創意秀。

《Nalakuvara宜錦電音三太子》

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李宜錦
時間|2012/03/06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