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歧異:意義弧線的失色與重繪《經緯度的10°偏移》
3月
19
2024
經緯度的10°偏移(晨邊高地室內樂集提供/攝影陳李視物—陳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34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經度和緯度,不僅用於定位地理座標,無形中也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經驗與靈感。《經緯度的10°偏移》由晨邊高地室內樂集策劃,並與子午線二重奏(Duo Hsinka)合作,以舒曼、布拉姆斯和佛瑞(Gabriel Fauré)的作品,讓四位音樂家各自獨特的音樂觀和演奏風格相互吸引、發展出共同的目標和理念,勾勒出一道具有深刻意義的弧線。

舒曼《三首幻想曲,作品111》(Drei Fantasiestücke, Op. 111)由編曲家吳柏翰改編成鋼琴四重奏,前奏由鋼琴家西本佳奈美俐落的指尖奏出,為音樂鋪敘滾動的情緒,小提琴家張善昕接受到來自鋼琴的波動,以肢體邀請大提琴家黃子維與中提琴家蔡弦修一同加入這富有戲劇張力的拉奏,聲響經由四個夥伴互相傳遞有了立體感。第二樂章中,弦樂的線條越發優美動人,鋼琴切分音在綿延的旋律中填充了動盪的節奏變化,營造出悸動的氛圍,第三樂章更展現出弦樂與鍵盤樂器共構的歌唱性,飽滿的和聲充分提升樂曲色彩的能見度。音樂家強而有力的律動與精準的演奏技法相互輝映,讓觀眾以雙眼欣賞時大飽耳福。

然而,在樂曲轉換情境的過程中,樂器彼此間對話開始有些遲滯。布拉姆斯《第三號鋼琴四重奏,作品60》(Piano Quartet No. 3 in C minor, Op. 60)第一樂章存在兩個不同的主題,第一主題為猛烈激昂,第二主題為深情和煦。輪到中提琴家道出第二主題時,那溫吞神秘的琴聲搭配鋼琴家喜悅震顫的觸鍵,好似一個成熟的人在表達內心的秘密時,被一個調皮的孩子從背後打斷了,兩個樂器產生的對立,讓人疑惑;第二樂章「詼諧曲」可看出小提琴家著實浸沉在這股激動狂熱,他鼓舞所有弦樂夥伴彼此交織出猶如暴風般的音響,弓的運用果斷而有力,如雨點般落下的音符卻逐漸變得銳利刺耳,沒有絲毫喘息空間。這時,急躁的演奏速度壓制了鋼琴家原先彈奏的自在感,也失去對低音的聚焦,雖當下避免音響混濁,鋼琴家立即減少踏板的使用,但因低音弦本身不易被聽清楚的特質,整體少了足夠的支撐與方向感。

所幸,一切的緊張與不適感,終止在一位觀眾席所發出的鬧鈴聲。這惱人的聲音像一陣風吹過所有人,讓團員們重振旗鼓。佛瑞《第一號鋼琴四重奏,作品15》(Piano Quartet No. 1 in C minor, Op. 15)第三樂章,主旋律自低音域向上緩慢開展,小提琴家大大降低了方才高亢的聲音,嘗試與中提琴家濃厚的聲響輕柔敘談,大提琴家恢復寧靜沉穩的步伐,鋼琴家在流動感找回深邃迷人的和聲。溝通的管道暢通了,樂器發自內心的共鳴、帶來的包容力使所有人凝聚在一起,那鮮活的演奏氣息及對音樂的渴望皆被完整的和聲滿足,得來不意的幸福感籠罩了此刻。

在演出中,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四位音樂家之間的互動和默契;張善昕領導精神不言而喻,與西本佳奈美的音樂表現力和情感表達能力成為整個演出的靈魂。黃子維和蔡弦修則是很好地配合小提琴家,為整首樂曲鞏固演奏力場。倘若其中一人受到環境變化,在舞台上思緒飄移、發出了與排練時不同的聲響時,其他人是否能即時接住,適度調整演奏技巧,來達到團隊心目中的平衡聲響?答案肯定少不了「靈活性」:擁有開闊的心胸,懂得溝通與聆聽的合作者,便能在演出過程中體貼地調整音樂之間的進退取捨,即時接住夥伴的需求。

「一個好的對話,不是單方面的告知並要對方接手,而是必須仔細聆聽、去了解對方在說什麼,然後回應、對話,彼此間交流的能量才會開始流通。」【1】保持彈性,適度偏移、靠近夥伴一點,更可以精準定位彼此的理想,一同創造出相互平衡的聲響。《經緯度的10°偏移》藉由兩個團隊的合作力,展現了演奏者對室內樂的高度熱忱。期許這群追求完美、熱愛演奏的音樂家,未來的活躍如同經緯線的網格,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


注解

1、洪珮綺,《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以《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作品21》為例》(臺北:翰蘆,2019),頁284。

《經緯度的10°偏移》晨邊高地室內樂系列

演出|鋼琴:西本佳奈美、小提琴:張善昕、中提琴:蔡弦修、大提琴:黃子維
時間|2024/03/10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