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不在的抵抗《獨角戲聯演第四回》
7月
01
2020
獨角戲聯演第四回(流民棧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7次瀏覽

黃馨儀(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流民棧自辦的「獨角戲聯演」進入第四回,同樣以單人獨角戲為主軸,沒有特定主題,純依創作表演者自行形構演出。然不同於前三回地拿掉了「不入九流」的主標題,雖無妨於聯演的本質,卻耐人尋味──或許是因其已自成一格,無需再以名詞區隔自身的非主流性。【1】有趣的也是,未設定主題的聯演,卻總有隱形的絲線將三個作品串接在一起,於演出的過程中顯影現形,收攏一個晚上的歷程。

第四回的獨角戲由段惠民的《華盛頓大樓II 最後一班區間車》開始,由孤單的酒吧男客近乎自言自語的叨唸,搭配偶爾搭話回應、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老闆娘,展開一場失落於現代化與資本主義中的獨白。「客串」的女聲沒有形體,作為主述者的男角幾乎沒有離開過吧台,由其言語知其為工地負責人,喪妻獨身、和子女不親、沒有前途,甚至自覺被時代拋擲,作為年輕人革命的對象。雖然不見女角,卻從聽覺和吧台後廚房空間感受到她的勞動狀態,況且店面營業也表示著她的勞動;相比之下,男角的身體是靜置沉寂的,倒是嘴巴從未停過,如同其對幻想為情人的老闆娘的要求──妳不出來,就繼續講坐在這裡不走,反正時間還很多。

掩藏在男性話語看不見的女身,卻在第二齣獨角《她們》中被召喚。Kuma穿著花色紅裙,以彎腰緩慢的老婦之身行動。衰老佝僂,步履拖沓,加乘日常的瑣碎,演出過程幾乎沒有語言,時間極度安靜停滯。《她們》是一個告別之作,疊合著Kuma生命中的母輩聯繫,並以男身轉換試圖靠近,以「成為」召喚與體認。長者過程中出現的童心、恍惚、追憶、迷惘、求索、掙扎以至痴狂而又安靜離開,觀看時我確也疊合上自己某位家人的形象。角色身穿紅衣、擦上紅唇膏、汲上紅鞋、喝著紅酒最後也低淌著紅色的血。「紅」該有的鮮豔明亮、奔放嬌麗,在時間的淘洗與流民棧綠暗的牆景中顯得暗淡與無望,反而了「失去」的色彩。銜接與此則為南西《旋轉。老婦。脫衣舞》,展現年長背後的青春風華。

從由門外而入、蹭入觀眾群尋求溫暖與碰觸的拾荒長者,進到過往的回憶,為了愛的獻身。從水手服的青澀到逐一褪去衣物,為了追逐愛情而穿上的情趣狂想,或是後來的人體旋轉台與綁縛懸吊,南西的脫衣舞就是建立在對女體的凝視上而生:所有的脫都是因為被需要,所有的赤裸都是為了展現。而直觀而言這樣的「凝視」選擇通常是男性取向的,想要看見乳房、能夠連結性交的想像、希望一探兩腿之間不同姿勢的幽深。然而當這樣的期盼都被彰顯、當私密成為公開,「脫衣舞」在性的意味之上又蘊含了女體的自主展現──我以我的方式,給你你想看的,因為我願意。在《旋轉。老婦。脫衣舞》中,「愛」是以脫除獻身展現的,是無悔的青春,是以當南西自我綁縛、吊掛上繩時,觀眾牽起的LED燈串也同時亮起,霎時極為夢幻浪漫。在紛亮的燈海中,過去與現在的女孩展現著自己的身姿,沒有猶豫,帶著笑顏持續獻身。

從女體的缺席到袒露現身,從熱鬧的角落到記憶的棲所,三齣獨角戲無心插柳地串接起了意義,提問了存在的狀態:似乎在資本現世,處在邊陲才有呼吸的可能,而越往內潛、肉身越能立體。但不可諱言,獨角戲聯演中每個表演者的形式和內容都大異其趣,其中產生的關聯與對話性都需要觀眾自己建構。當然「聯演」不一定彰顯內容的連結,更多的是個體的「聯合」意涵,如同吳思鋒在獨腳戲聯演第一回中曾經評述的,其中涵蓋的民眾戲劇的自體辯證與內外探尋,藉由相互觀看形塑另種公領域。【2】只不過當獨角戲成為常態的發生,表演者的狀態也有其不一致,是否「公共」的面相與對話將是流民棧這聯演不同於其他獨角戲之處?去共同敘事性、斷裂展現似成為某種操作常態,這可能也是當代表演藝術眾聲喧嘩的表現形式──以類展覽式的並行展演,讓各演出獨立並置,雖在同展演範疇,但單一作品自成格局、各自成立,再回串成意義。【3】在這之下固然流民棧獨角戲聯演又是另一種去中心、去策展的產生脈絡,更有機地來自民間的創作動能,據此也好奇下一回的發展可能。在這巷弄間的酒吧,還會給予什麼抵抗風景?


註釋

1、獨角戲聯演據聞期待於春、夏、秋、冬四季分別推出,此次聯演當為冬季發生,但因疫情而有延後。另此次兩場演出皆已完售,亦不乏現場補位觀眾,雖然為小型展演空間,但已有其發生規模。

2、參考吳思鋒〈勞動的退化《不入九流:獨腳戲聯演》〉:「獨腳戲在台灣,不只是一種可被類型歸納的單人表演,而更近似存在主義式的單人劇場,抑或殖民現代性下的生命政治劇場,甚至是國際主義式劇場集結的基礎表演形式。」、「流民棧中的獨腳戲,另一個語境的連結為海筆子的『自主稽古』相互扣連。我以為,比較重要的是其中對參與者要求『想像表現虛構的他者』…… 。換句話說,『自主稽古』潛藏著辯證否定觀的思想,而不只是輪流做,然後彼此看,形成內部的公共的場。 」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4334。

3、此概念我也仍在爬梳整理中,就去年的觀看經驗以行為藝術或是單一表演串連的巧克力與玫瑰工作室《拆除中:樹、黃絲帶、菩薩與撿骨師》、《阿灑步路扮一桌》,或是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展覽式舞蹈劇場《是的,關於從前從前…我們清醒了,現在!》等作品都含括在指稱範圍。

《獨角戲聯演第四回》

演出|段惠民、Kuma、南西
時間|2019/06/19 20:00
地點|流民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