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臉》是李貞葳的獨舞作品,內容探討現在的社會現象——科技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及狀態。這是一件非常直白的舞作,在網路社群平台鼎盛的時代裡,我們是如何被看待?又如何看待自己?自拍文化的風潮中,透過鏡頭檢視自己成為慣性,我知道自己是誰嗎?
走進實驗劇場,開演前就充斥著迷幻燈光及聲音效果,而沒有固定的觀眾席,彷彿就已經在建立我們如何「看」。空間的模樣根據李貞葳與舞台設計討論出的「反射」概念呈現。映入觀者眼中,刻畫出一個虛擬、充滿想像的平台。
舞作開始李貞葳將頭髮綁在正面,覆蓋住全臉,前衛的造型對照著「不要臉」三個字。在第一個段落,李貞葳身著運動裝,有人的輪廓,卻以低水平且扭曲的身體,如變形蟲般移動,彷彿詮釋著網路社群虛實之間的模糊樣貌。而脫下外套後,她似乎又變成相當火紅的角色,在炫目閃光燈下展現著撩人的體態。接著一片黑暗中,李貞葳手機的手電筒亮起,氣氛瞬間凝聚,光影投射,再度描述著真實與虛幻。隨後手機鏡頭開始運作,李貞葳把鏡頭焦點放在自己的每寸肌膚,透過即時投影,放大檢視自己的任何一個毛孔,也對應影像與現場之間的關係。當燈再度亮起,李貞葳拿起球鞋將它模擬成攝影機,然後移動到鏡面裝置前方,鏡面中暗藏的攝影機同時開始運作,這時李貞葳把「自戀」這件事的能量提高,背對觀眾,面對攝影機,不斷說出我愛你等字眼,甚至親吻著鏡面中的自己,宛若已無法分辨何謂真假。來到舞作最後,李貞葳緩慢地在人群中遊走,並看著每個觀眾的面容,如同從他人的瞳孔中找尋自己的臉,作品尾聲投影出現李貞葳被經過各種特效剪輯而成的樣子,而她本人就在現場如觀眾似地看著自己,意味著似是而非的結果。
《不要臉》除了創作概念之外,另一個令人注目的地方是李貞葳旅外的身體,或許是GAGA技巧那種不看鏡子的訓練方式,讓李貞葳在表演的過程中對於身體的感知相當強烈;而與觀眾那麼靠近的距離下,卻又不造成壓迫,反倒將觀者拉入她的想像中,共同感受每一刻的身體變化。
《不要臉》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距離」,在科技推波助瀾下,我們的接收與理解都產生了變化,很多事件似乎變得相當瑣碎,人際之間的溝通與關係也是如此,這是作品一段接一段的呈現中讓我連結到的感受。舞作也探討速食主義背後的內涵匱乏,而我觀察到多數人能夠在小確幸中短暫的滿足,卻又好高騖遠沒有下定決心當平凡人的勇氣。
叔本華:「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生命中大多都處於被選擇的狀態,我們被選擇出生、被選擇家庭、被選擇國籍等等,但我認為有一件事是肯定自己能選擇的,那就是「你想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知道自己是誰,或許這是能不那麼在意他人眼光的方法之一。回頭想想在哪些時刻,我這張臉、我這個人是透過別人拼湊而成的,如果說今天沒那些反射,我們有沒有可能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
《不要臉》
演出|李貞葳
時間|2019/03/0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