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主講的一場seminar 《春之祭》
7月
14
2018
春之祭(國家戲劇院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6次瀏覽
陳佳慧(社會人士)

一進場,好久沒看到這麼中規中矩的階梯座位配置,對照全暗的舞台,開演前完全看不到的舞台設計,充滿神秘感。

這次我也充滿實驗性(臨時起意)地帶了三位從未進過劇場看現代舞 ,加起來破兩百歲的觀眾初體驗。演出開始:

一個空臺。

全場燈亮至終場。包括觀眾席場燈。

展演者著紅色上衣便服。《春之祭》樂音出。

展演者一開始背台指揮,數小節後,面對觀眾指揮至終場。兩廳院掛的宣傳片段,無任何不實廣告,童叟無欺。職業指揮家當然不可能滿場飛躍,展演者立錐在虛擬的指揮席間,自持的不跳,不演,整場老老實實就只是「指揮」而已。

是的,就是那種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嘛?」的展演。賭起氣來也可以嗆聲說這樣收我800那我也可以啊的那一種形式。說實話,場燈全亮時我真的抖了一下,因為我很擔心兩百歲的售後服務啊!

看著每一個人的指揮。閉著眼睛沉醉的指揮。音樂繼續,但瞇著眼停下來看著的指揮。指揮下場走進後台,留下一個空蕩蕩的舞台,但音樂仍繼續走著。從後台回來重新上台,但音樂模糊曖昧的指揮。音樂乍停,無聲靜默,仍投入的指揮。

指揮的意志,如何透過肢體向樂手傳達?這場不說話的學術發表會,大綱明瞭,分段清楚,沒有驚奇也不算有太多意外。破題,各面像討論發展,反向詰問,總結。

展演者轉身面向觀眾,全亮的觀眾席場燈,宣告觀眾已從被動觀看,轉化為樂手的位置。廣義的來說,觀眾也被賦予了角色,參與這場展演。換句話說,原先的觀眾,當下也被指揮反觀看了。而打破第四面牆,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畢竟台下/或台上?觀眾的任何反饋,即使只有視線與坐姿,都是拳拳到肉,展演者亦無從閃躲,這正面承受需要的力氣,恐怕不比滿場飛舞少。

當重複性累積到一定量,就進入下一段論述。樂音流暢無誤,但指揮身體擺動慢慢停下,瞇起眼凝視,接著靜靜離場,拋棄了場內的觀眾/樂手。觀眾直覺想問,啊現在是甚麼情況?觀眾並未犯錯卻遭到冷戰對待,如同樂手問指揮你到底要什麼?指揮反問樂手,你為什麼不懂我要什麼?無論是語言還是肢體,都還是會有溝通無效的時刻。這是設計,還是即興?會持續多久?總不會是行為藝術吧?

不過這是正經的論文體,不跟你賣弄玄虛。經過計算好的時間,你懷疑夠了指揮就回來了。音樂從模糊漸漸恢復明亮,在最後的樂音收束以前,來幾個有指揮動作卻完全無聲的小節。一樣濃厚的肢體張力,只是抽掉音樂,明明本質不變,卻瞬間荒謬起來,簡直像個玩笑。總結這先有音樂,才設計發展出指揮的展演,是個認真的玩笑,也是個中規中矩的seminar。

其實兄嫂臨時被拉進劇場是因為老母力邀證人見證賭局:看表演是坐監不是盡孝。演出後民調:嫂嫂覺得新鮮,哥哥回答演出很精彩,不過哥哥的身體倒是很誠實的從頭到尾坐立難安。整場無人睡著。老母發表評論:「一開始伊在模仿指揮,後來伊真的在指揮。」我頷首。接著老母反問指揮中途走掉我看懂嘸?不肖女假裝謙虛的回答說應該有看懂一點點(以下恕刪噴口水300字)。她不以為然的翻了個白眼,「恁這款人就是愛鑽牛角尖,想太多!那個阿督仔就指揮得很累,去後面喝水而已!」問老母這樣打賭算贏嗎?她哈哈哈哈笑了個老花枝燦爛而不答。

《春之祭》

演出|薩維耶.勒華
時間|2018/07/07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以薩維耶.勒華的《春之祭》為例,如果他沒有在跳舞,那大汗淋漓的他究竟在做些什麼呢?即便是使用目前仍盛行的「觀念舞蹈」來描述,編舞家們依然不完全同意。(李文皓)
7月
25
2018
如果我們去欣賞一場同步由功能俱全的機器擔任現場音樂指揮時,我們的感受又將如何?這一連串的提問其實已清楚顯示了編舞者的意圖,以及他創作的重點--刺激觀者思考,並對表演者和觀者的互動提出不同的想像空間。(張懿文)
7月
11
2018
編舞者黃大徽在外顯的沈默中,是否聽見了音樂。但這樣的思考,強化了音樂作為編舞者內心,以及整支舞作與編舞者內心/腦之間的關係。(劉純良)
6月
19
2018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