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一場身分認同風波的《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
11月
30
2021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國光劇團提供/攝影陳伯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1次瀏覽
林嘉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這是一場追尋自我、探究身分的歷程,無論是對於《費特兒》、京劇,抑或是觀眾來說。

在極速「全球化」的當代,「跨國」、「跨文化」,乃至於「跨域」成為藝術論述(甚或是日常生活)中,無法閃避的課題。然而,跨界融合這檔事,並非僅是當代產物。以京劇來說,於十九世紀便吸取徽劇、漢劇等劇種素材,時至二十世紀後期的台灣,更有國樂團與文武場合作、引入導演一職、聘請專業劇場工作者設計舞台等作法。從人種觀點來看,除了美國民族大融爐的說法之外,在台灣,尚有分子人類學家林媽利教授於2010年《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以血型、基因的科學證據揭開臺灣各族群身世之謎》中所提出的「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一說。多元素材與血脈的融合,早在幾世紀前便已發生,全球化效應不過是加速如此進程,促動人類重新檢視過往對於「單一」與「純粹」的堅持,增強對於「多元」與「共融」的渴望。

然而,若離開純粹血統的思維,遠離領域疆界的明確性,我們又該如何定義自身?2021年《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的創作,從戲劇文本、服裝舞台設計、身段舞蹈、聲腔音樂的使用等面向,都展現出國光團隊在全球化與藝術科技日益交合的環境間,對於京劇本質及與多元媒材互動間的身分定位課題進行思考。

此劇以西方古典文學題材《費特兒》作為出發點,將時空背景易位為東方上古時代,以闡述王后與繼子間的情慾糾葛。然而,劇間安插《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一書的出現與東方王后當下正經歷對庶子的愛戀,卻彼此互證——此番於過往有違倫常的男女之情,是跨東西跨地域,在地球眾多角落間都可能發生的全球化愛戀課題。呼應這跨東西的脈絡,舞台佈景設計緊扣著京劇「一桌二椅」的核心概念,在開場一景中將之巧妙地變形為「以西方宮廷王之椅,東方木板長凳,與一茶几」相組而成的一桌二椅型態,使東西融合卻又不失本質精神的作法表現地徹底流暢。服裝設計與舞台動作亦是將各方元素整合到味。以侍女扮相來說,誇張的「泡芙」袖與該角的丑角角色有著東西交扣的展現,而肢體動作則顯現出以傳統身段為主軸,並細緻地與當代舞蹈有相融編排。

此次的音樂編排,有入樂的新編聲腔,亦有如電影配樂般的電子聲響,雖說各片段都有令人驚奇的瞬間,但拼盤式的結構卻與本劇其他表現層面的流暢元素整合顯得不相一致。偶戲的使用也有其俏皮可愛的效果,操偶師裝扮上的那層面紗更是細膩地展現偶劇的部分傳統。然而就整體來說,偶劇元素的匯入似乎不具有深刻的說服力,而使得此元素的存在顯得有些突兀。跨域的完美交融建構於本質的反思。在去蕪存菁後,使本質以抽象的概念存在,並在東西與新舊的形式符號與結構間,重組具體的形式,如此而得流暢融合。

最後,《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帶領京劇觀眾重新思考:在如此的新創作品中,自身在「預期」與「驚奇」間所能接受的比例為何?在這番一氣呵成的戲劇形式中,那傳統觀看習慣即時回應的掌聲與呼喊「好!」,此時又該置於何處?跟著《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台上台下的人們與各式劇種與樂種皆踏上一場自我探尋的旅程。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1/11/13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來說,此劇在拼接不同種類藝術的界線時,找到了很不錯的包裝形式,使所跨之界在文本中有了深化的意義,相互碰撞終成一片瀲灩漣漪。(葉霑)
11月
23
2021
但是正因為這種將夢中情境帶入現實中的強行解讀(就是一切來自腦補),讓現代觀眾(譬如我)有種看到恐怖情人的驚悚感,而無法對於女主角費特兒的癡情苦戀感到同情,只有頭皮發麻的感覺。(吳依屏)
11月
19
2021
原本的一體兩面,可以通過觀眾看到同一個演員的視覺呈現,直觀而快速的將兩個角色所抱持的觀點,結合到王后一人身上,更能表現出她的掙扎。當兩者被拆分後,尤其是侍女完全採用了丑角的表演方式,反而產生了兩個角色的背離,完全將王后人生中政治的、母族的一面抽離出來,將王后拍死在了情慾的框架中。這樣的王后表現出了極其扁平化的人物性格——可以說,王后完全沉溺在自己的性幻想中。(王逸如)
11月
19
2021
然而,如開頭所述,本劇要說一個簡單的故事,因而本劇在情欲母題、性別書寫上是否缺少可辯證的空間?反而更著重於其雙重性的表現形式。當然,我也很欣賞劇作家減去多餘頭緒,並未將故事蔓生至氏族消解或終得報償云云,尤其喜愛那意味深長的結尾。(謝雲陞)
11月
19
2021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