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聲音,玩科技《Gala Concert─遇見國際人聲樂團》
10月
29
2013
Gala Concert─遇見國際人聲樂團(台北合唱音樂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5次瀏覽
洪思行(特約評論)

今年台灣合唱音樂中心(Taiwan Choral Music Center, TCMC) 舉辦的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一如過往,除了有合唱比賽,還會邀請外國的阿卡貝拉組合來台灣表演,並先安排一場gala concert,讓他們一起跟樂迷見面,然後各自進行巡迴音樂會。

今年請來的外隊同是來自丹麥,分別是Basix和Postyr Project。這場於10月14日在中山堂舉行的gala concert,上半場出場的是全男班六人組合 Basix(他們還特意改了一個中文名:悲喜),他們在1995年成立,儘管組員不是全職演唱,但無礙他們的水準,摘下多個國際獎項。今年他們的演出有100場之多,其中三成是學校演出,可見他們非常活躍。

Basix的音樂類型多變,由流行、爵士、搖滾,到R & B和世界音樂,都難不倒他們。他們在台上活力十足,感染力非常強,甫一開始的”Australian Spring”已立刻帶起氣氛,令觀眾蠢蠢欲動。大概因為只有半場表演時間,到了第二首”Englishman in New York”,Basix便與觀眾玩互動(通常這環節會在後段出現),要求觀眾跟他們合唱。觀眾也很快進入狀態,反應非常快,沒有出現「台上給指示、台下無反應」的尷尬場面(大概是因為台灣觀眾熟悉阿卡貝拉音樂會)。

接著Basix帶給觀眾兩個驚喜,第一個是改編關漢卿的古詞《一枝花‧不伏老》,更用國語演唱。雖然身為老外,他們的發音還不錯,更難得是這首歌捕捉到詞中的神韻和中文的節奏,活用三連音句型,令歌曲琅琅上口。第二個驚喜是,除了古詞,他們還改編戴佩妮的〈勢在必行〉,並製作錄像放於網路上,據聞連原唱者都讚好。

他們的最後一首歌是Robbie Williams 的”Angels”,相對之前熱鬧、情緒高漲的選曲,這算是屬於靜的歌。話雖如此,這首歌的編曲設計極好,層層推進,慢慢地帶起氣氛,主音唱至激動處更跪下來。而一直在後方的男低音雙手各執一個咪高峰,分別用來唱低音和唱人聲敲擊,十分便捷。

中場過後本應是由此前比賽的優勝隊表演,但由於該隊有人病倒無法表演,所以由Tobias Hug取代。Tobias來頭不小,曾是The Swingle Singers的一員,現在到世界各地教學。他的一人表演,集合了Bobby McFerrin的”Thinkin’ about your body” 的片段、泛音、dubstep,又教觀眾用國語玩人聲敲擊,確是包羅萬有。

接著出場的Postyr Project,成立於2010年,雖然組隊時間不算長,但組員多來自同一隊合唱團Vocal Line,所以默契不成問題。Postyr Project的最大特色,是運用電腦製造不同的效果來配合演出。這樣大量運用科技來演唱,在阿卡貝拉界來說還算新鮮,就筆者所知,同類型的組合有美國的Arora(前Sonos) 和法國的Les Grandes Gueules。

Postyr Project的現場演唱可說是疑幻疑真,這不是指他們的曲風,而是利用電腦效果,他們能做出無窮的變化,例如製造不同的聲效、用 loop station去重覆自己的聲音,觀眾有時根本弄不清楚自己聽到的,是否就是台上正在演唱的聲音,也不知道聲音從哪裡來。

相比Basix,Postyr Project的舞台表現較輕鬆,他們甚至在台上放置兩張沙發,組員隨時都可以坐下。然而,從一日後的大師班得知,其實他們是忙得很,除了演唱,他們還要自行控制耳機的聲量,又要聆聽著其他聲部(包括現場的聲音和電子再製造出來的聲音)。

雖然是以玩科技聞名,但Postyr Project的表演曲目仍保留一般無電子效果的歌曲,其中包括改編歐陽修的《蝶戀花》,讓觀眾欣賞到他們扎實的唱功、緊密的和聲合唱、力度一致的歌唱,非常感人,亦說明他們不只是依靠科技表演,而是真材實料的。

能在一場音樂會中,欣賞到兩隊頂級而風格迥異的阿卡貝拉組合,絕對是樂迷之福。而且不只是台灣歌迷,一些來自新加坡和香港的阿卡人也慕名而來,可見Basix和Postyr Project的吸引力有多大。

《Gala Concert─遇見國際人聲樂團》

演出|Basix、Postyr Project(丹麥人聲樂團)
時間|2013/10/14 19:30
地點|台北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