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夜情迷《一千零一深夜》
5月
08
2015
一千零一深夜(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1次瀏覽
徐瑋瑩(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兼任助理教授)

法國普雷祖卡舞團(Ballet Preljocaj)繼2010年首度來台演出的舞作《白雪公主》,今年為高雄「春天藝術節」帶來與之前風格非常不同的《一千零一深夜》(下文簡稱《深夜》,也符合法文舞名"Les Nuits (The Nights) ")。《深夜》以廣為流傳的阿拉伯經典文學《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為靈感發想,舞作結構就如《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般,是由不同片段組織而成;但與之不同的是,《深夜》沒有敘述性的故事情節,而以「情慾」為主軸貫穿整支作品。

普雷祖卡編創以阿拉伯故事為靈感的《深夜》有其歷史背景。首先,舞團坐落於地中海沿岸的馬賽市在2013年被選為歐洲文化之都,圍繞著地中海有歐亞非三洲孕育著多樣的民族文化與宗教信仰,馬賽成了一個跨文化交流的城市代表。其次,普雷祖卡為法國外來移民二代,雙親為阿爾巴尼亞人,因此他本身也具有跨地中海文化的背景。再者,以情慾為題材是普雷祖卡希望重新詮釋這個曾經在1988年編創過的主題。如此,可觀察到《深夜》的選材具有跨文化的想法,而情慾或許是普雷祖卡興趣的題材。他說「我想重新詮釋這個(情慾)主題,並以一種絢爛的姿態,同時保留它既有的神祕與魅力,這個特質,東方文化至今仍存留散發著。」[1]先不論這會不會是西方人眼中充滿神秘、魅力因此別具誘惑的東方想像,且讓我們看看《深夜》是如何展演絢爛與神祕的情慾,其中是否有如普雷祖卡所宣稱的,呈顯了有別於社會對女性刻板印象的看法。

《深夜》的舞蹈結構並不複雜,幾乎是由動作齊一的群舞與雙人舞所組成,畫面調度也多是對稱與整齊的隊形,視覺上乾淨平穩。舞者的身體表現力與雙人舞的動作設計是舞作引人之處。普雷祖卡的動作設計讓舞者呈現芭蕾清楚修長的肢體線條,與扎實的身體技術訓練;但動作運行上卻有當代舞蹈的重量、靈活性,與借力使力的流暢感。這些動作質感透過女舞者的表現,彰顯女性多面與多樣的性情與能力。女舞者在此舞作中,不只是柔順飄逸,還是強韌有力;不只是等待被動,還能主動出擊。

兩段男女雙人舞的動作編排是此舞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之處。在情慾的表現上,一段展現出歡愉親密,一段展演情慾與暴力。然而在動作編排上,雖可由女性主動,但許多令人驚艷的托舉運行還是男托舉女,似乎女性遇到男性還是不免俗的處於被支配的狀態。這些視覺上流暢、空間調度富變化性的托舉動作,讓男女雙人舞比起舞作中的女女或男男雙人舞更有可看性。然而,男托舉女的動作設計加深了男女在力量乃至權力上的不平等。這也呼應了舞作其中之一的配樂〈This is a man’s world〉的歌詞: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但在男人世界中沒有女人,就甚麼都無意義了。如此,此舞還是呈現一個以男人為中心所架構出的世界!遺憾的是,《深夜》以半裸女眾做土耳其浴的性感、誘惑開場,結束卻是男人離去,在深夜裡留下窗幕後的孤獨女人。女人雖有誘惑的能力,但還是走不出被拋棄的命運。

在《深夜》中,有些片段有百老匯歌舞劇的華麗感,有些另人難以解讀,而有幾段舞蹈設計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其中,最簡單但卻具吸引力的是女舞者坐姿裸背的獨舞動作畫面。透過赤裸的後背如水的波動、如蛇般地扭動,燃起觀者情慾之火。對照整支舞作充滿大與複雜的動作設計,此段可謂別出心裁。再者,三位女舞者個別坐在高甕上與兩位男舞者的舞蹈,此段透過巨大的阿拉伯宮殿剪影效果,一步步逼近的節奏、撩人的歌聲,和男舞者不斷撫摸女舞者的身體舞蹈,令人有深宮夜閨的性慾遐想。舞台佈景、音樂,與冷藍色調透出橘紅的燈光設計在此共譜出撩人的情慾。再來,是佈景吸睛的最後一幕。一對對男女舞者在回教風格如門似窗的黑色柵欄後,相互交纏、撩撥情慾,讓觀者猶如偷窺般的凝視門窗後的情色遊戲,既神秘又富魅力。

普雷祖卡既精通芭蕾技術又與許多現代舞大師合作過,因此在動作的編排上能夠將芭蕾外開、延展、乾淨的身體線條,結合流暢、俐落、有重力感的當代舞蹈技法,形塑出其獨特的舞蹈語彙風格。《深夜》的可看性在其舞者(尤其在雙人舞片段)能大膽、清楚且細膩的透過動作,展演出情慾的撩人、神秘與魅力。然而,舞作對女性的詮釋並沒有真正跳開以男性觀看女性的視角。而不斷展演類似的情慾/色遊戲雖然製造出許多絢爛的畫面,卻無法開啟觀者對情慾/色有更多的詮釋與想像空間。儘管如此,《深夜》呈現了世界級歐陸舞蹈大師的編舞風範與其藝術團隊製造出的舞台魅力。

註釋

1、摘自節目單文字

《一千零一深夜》

演出|法國普雷祖卡舞團(Ballet Preljocaj)
時間|2015/05/03 14: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建立於深厚芭蕾基礎養成背景下,舞作中常見使用對稱性、整齊性的畫面結構,在結構性不斷的解構文本與不斷建構出屬於普雷祖卡特有的編創風格。(黃淑蓮)
5月
12
2015
回看《在場》,當「消逝」成為既定的事實,陳柏潔轉而以多媒介的方式尋索存在的型態。即便萬物終將受制於時間的流放,她的身體卻在追趕、停滯、再現與媒介碰撞之間,開啟對「存在即是不在」的叩問。
10月
20
2025
這樣的處理,不僅是單純接納身體的差異,更將其轉化為對身體能動領域的積極拓展,這種對身體內在疆域的拓展,在舞台上找到其結構性的對應——體現了個體在社會失衡機制中的實踐。
10月
15
2025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