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謊言的謬思《快樂嗎?諾拉》
11月
16
2016
快樂嗎?諾拉(古欣茹 攝,InTW舞影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7次瀏覽
林欣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

原著《不存在的女兒》是一本由美國作家Kim Edwards所寫的小說,角色眾多,關係也相對複雜。編舞者將舞作的重點置放於醫生、妻子與護士三人之間的關係上,一本厚厚的文學作品,透過編舞者的理解與轉化,濃縮成了四十五分鐘的精華舞劇,恰恰也掌握了舞蹈「長於抒情」的特點。

時間悄悄來到開演前十五分鐘,那正是觀眾的進場時間。帶著「觀眾」心情的我走入了劇場,首先看到的是,在空間不大的玄關處,擺放著一張又一張女嬰、女娃的照片,令人不禁佇足。進入觀眾席,不期然的望見其中一位女舞者已站在上舞臺的角落區,靜靜地、悄然地、神情肅穆地望著有孩子拓印影像的玻璃製品,爾後,穿上黑色風衣外套,緩緩離去;另一名女舞者,行色匆匆的抱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穿梭於2樓的環形迴廊與觀眾席的走道中;唯一的一位男舞者,則身披醫師白袍,手上拿著單眼相機,在舞臺上與觀眾席的走道中,急切地捕捉每一個他想要的畫面。在等待節目開演前,這三位舞者多次重複這些動作,不僅成功營造氛圍,也簡單明瞭地點出故事中的三位主角──妻子(諾拉)、護士(卡洛琳)、醫生(大衛)。這時再定睛一看,才發現舞台背景上投影了許多女嬰和女娃的黑白照片,而這些照片正是進場玄關處所擺放著的,編舞者巧妙地結合了即時影像投影技術,讓觀眾們不自覺地參與其中。彷彿也在暗示著我們,接下來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是在我們生活周遭有可能的發生一般。

舞臺上,燈微亮,救護車的鳴笛聲劃破天際,伴隨著緊張的音樂旋律與節奏,接踵而來的嬰兒「哇──哇──哇──」哭聲,讓人聯想到產婦臨盆的急迫、醫師接生的畫面,還有著父母迎接新生兒的喜悅。三位舞者踏著輕快的舞步,帶著愉悅的心情,為《快樂嗎?諾拉》揭開序幕。接著,情緒漸漸改變,三人眼神與肢體上的互動開始充滿詭譎與曖昧的氣氛;兩位女舞者屢次將食指直放在嘴巴前,彷彿在告訴我們「噓──,不要告訴別人。」多次重覆的符號性動作,彰顯了推進整部作品結構的主要情節──秘密。開頭的歡快情緒,也更與下一段抑鬱灰暗的情緒形成強烈對比,同時間渲染了秘密的殺傷力。

親自為妻子接生的醫師,在第一時間即知道雙胞胎女兒患有唐氏症,基於保護與「同理」妻子的立場,請求護士將女兒送到專門照顧心智障礙人士的機構,並「善意」的欺騙妻子女兒已經夭折,橫在三人之間的秘密就此產生。動作設計上,兩人不斷嘗試靠近彼此,卻又不斷彼此閃躲,依稀能感覺到曾經深愛彼此而共組家庭的兩個人,因為一個不能讓妻子知道的秘密而逐漸疏離、漸行漸遠。在二樓迴廊時的互動,兩人的悲憫與不捨,妻子眼神上的探詢,伴隨著不敢直視妻子的醫師;隨著舞作的推進,兩人重複著靠近與閃躲,穿過觀眾席,走到了鋪著黑膠的舞臺區,動作和情緒也越發對立與激烈。我想著……或許越是親密的兩個人,越是容不下一點秘密。

護士是愛慕著醫師的,於是接受了他的請求,但也因為這份愛意,讓她決定自己將孩子撫養長大。幸運的是,她覓得良緣,相對於醫師的家庭,實為強烈對比。然而舞劇中並未在這些情節上多加著墨,而是讓我們看醫師與護士之間因秘密而糾纏的曖昧。兩名舞者坐在觀眾席起舞,如同在公園裡的長椅,不經意的與故人重逢。醫師不停靠近且急切探詢,護士也執意閃躲,然而兩人之間心知肚明的秘密,卻讓誰也逃離不了誰。於是乎,無論護士如何躲開,兩人終究有一隻手是連在一起的,斷不了,也扯不開。

極戲劇化的,醫師驟逝,糾纏三人多年的秘密揭曉,此時〈I started a joke〉音樂緩緩響起。確實,這真是個天大的謊言與笑話,原來雙胞胎女兒仍活在這世上,原來這就是醫師夫婦漸行漸遠的主因。接下來的舞段,兩名女舞者共同面對舞臺的不同方向,重複跳著同樣的舞步,畫面和諧。遠望著,醫師出現在二樓迴廊,懷抱嬰兒、慈愛的俯身與孩童互動,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歷歷在目;這時,彷彿看到光和希望。兩人的過去在平行時空中,共同思念著、養育著、陪伴著,而接下來的日子,或許將會為了共同的愛而攜手前進了。

餘音繚繞,短小而精悍,雖抽離了大量的敘事情節,仍能從情境的鋪設與舞段的編排一窺究竟。開場前營造的氛圍,善用劇場的獨特形式也是一大亮點;三位舞者稱職的詮釋人物角色,也令人不自覺心情起落,舞者又稱舞蹈演員,實為應當。

所以,親愛的諾拉,妳到底是否快樂呢?私以為,無論外在的境遇如何紛擾,快樂與否仍取決於自己的內心。欣喜的是,即便是悲劇的開始,三人間糾心纏繞,編舞者仍讓我們在最終看到一絲光明與希望。快樂與否,或許也已經不重要了吧。

《快樂嗎?諾拉》

演出|InTW舞影工作室
時間|2016/10/16 19:30
地點|納豆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模一樣的動作在最後一段變得諷刺而沉重。醫生的死亡拉近了兩個女人之間的距離,秘密不再、雙人舞對單人的不平衡與背叛亦不存在。(高若想)
9月
05
2016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