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灌育之於國境之南《2014 身體密碼 II 跨域舞展─ 行動數據 》
8月
29
2014
2014身體密碼(屏東縣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31次瀏覽
戴君安(特約評論人)

「2014 身體密碼Ⅱ‧跨域舞展─行動數據」是屏東縣政府主辦的新銳編創工作坊的成果展,這個活動自2013年起跑,強調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概念,以多媒體影像配合舞蹈創作的演出。今年「身體密碼」邁入第二屆,由種子舞團執行製作業務,於屏東縣藝術館舉行最後的完整呈現。

在標榜在地精神的指標下,四位編舞者中,張忠安、黃佩菁及黃文人是屏東子弟,美籍編舞者Tiffanie Carson 是種子舞團今年的特邀編舞者,順勢加入此次「身體密碼」的編舞者行列。

25位舞者則是挑選自設籍屏東、具舞蹈基礎的國、高中與大專學生,在七月初甄選通過後,經過一個多月的技巧訓練與密集編排行程,在這個暑氣旺盛的假期中,共同燃燒肢體探索的能量。

這樣的計劃在屏東縣執行或許不算創舉,但也可算是步險棋。首先從參演的舞者以學生為主來看,編舞者在接案之前,必須有相當程度的認知,以學生為班底的舞者們,雖有既定的舞蹈基礎,但身體經驗仍然有限,編舞者可以用的身體不會是成熟的專業舞者(看舞人也應先做好同樣的心理準備)。

再者,參演成員的家長必須願意調整時間,配合接送孩子們的暑期排練。同時,科技應用在舞蹈展演雖也不是新玩意,但是大量使用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挑戰,甚至令人疑惑影像是否真有必要介入舞蹈中,尤其當螢幕畫面與舞蹈無法產生呼應時,就頗令觀舞的情緒分心。

最後,售票演出在南部各地雖已推動了一段時日,屏東的鄉親們似乎還在適應階段,推票的任務顯得相當困難,即使在座位席次不多的屏東縣藝術館,仍然難以讓票房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雖然如此,還是可以感受到觀眾的消費行為的改變,假以時日應該可以讓買票看演出成為生活常態。

四位編舞者都有自己的表達風格,但他們這場演出的作品顯然不全是為參演的舞者量身打造,或是與他們共同創作,因此在多數段落中,頗有小孩穿大人衣褲的感受。但從舞者們青春略帶稚嫩的揮灑過程,瞥見幾株可成大材的苗兒,倒也是件可喜的事。

張忠安的《A Walk of Life》將舞者們圍在一個類似玻璃屋的框架中,在光影投射下,他們的影像猶如在水缸中活動空間有限的魚群。接著,舞者們一一走出框架中,以規律一致的動作集體進行橫向或斜線的游移,偶而會有人突破團體的制式動作,但終歸還是回到眾人一致的集體動作模式,彷彿回到一成不變的生活或工作定律。他們的動作與隊形,在舞台上的交織,既有對稱的和諧感也時有尖銳的對比。但這些美好的畫面,在舞者們開始以童稚的嗓音,訴說職場的無奈與心酸時隨即幻滅。最後,他們又回到框架中,回到初始的光影幻象中。事實上,除了舞者們的年齡和閱歷稍淺外,編舞的內涵和舞者們的表現還是相當出色,或許等他們再增長一些年歲後,就能貼切的傳達較為深層的意境。

黃佩菁的《Durch den Prozess》 (Through the Process)從舞者們的身影接觸中起始,最後也是回到類似的畫面收場。這個作品中的影像,投射了黯淡的天空與臺灣各地的景象,和舞蹈的內涵幾乎毫無干係,宛如勉強湊在一起的兩塊拼圖。就舞者們的身體能力而言,顯然不夠純熟以進行接觸互動,使得開場與結束時的意象顯得生澀且有點凌亂。舞句中,部分銜接的段落過於唐突,因而產生語焉不詳的斷句,而其中一段的女舞者突然迸發的笑聲和穿越舞台而過的女裝男孩,都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顯然這是個實驗性意味濃厚的作品,或許再次整理後,會有更佳的表現。

在《La Vogue de la Jupe》 (The Vogue of Skirt) 中, Tiffanie Carson以女人的裙子為題,探索穿上裙裝後的行為變化。舞作一開始,台上有3位女舞者,身著馬甲,悠然的走在地上的裙子四周。他們隨後將裙子套上,來到左舞台邊緣,其他的女舞者們陸續加入並排成一列。從此開始,他們以撩裙、撥裙及各種拉放裙子的動作,展現撫媚、華貴與富麗之姿。這個作品巧妙的安排了各種錯位、走步以及間距的變化,呈現女孩們爭奇鬥艷的意象,這也是唯一沒有使用多媒體影像設計的作品,使得舞蹈的表現更為顯明。但是在舞作開始前的影片介入則顯得牽強,且娛樂性高於藝術性,嚴重破壞舞蹈作品的質感。這段影片和演出結束後的花絮內容有許多重疊之處,應可以放在最後再一起播放。

《What a Good Question》是黃文人2014年新作的縮影,從《甜蜜的家庭》樂聲中,舞者們手持新娘捧花,舞出女追男、男追女、女女戀及男男戀的各種隱喻。影像的介入雖然還算適當,但是為了避開受訪者的臉部,而將鏡頭投射在胸部的畫面,顯得相當突兀,這一段的舞蹈設計和影像之間,則沒有交集的各說各話。然而,本以為又是一齣超齡的演出,但是舞者們卻能夠「稱職」的將青少年在性別認同上的徬徨,投射在講述多元家庭議題的作品中,他們異於成人的衝撞,倒也呈現出另一番精彩。這個作品雖然仍有些許青澀,雖然又再一次呈現結束畫面回到起始畫面的設計,卻是個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

以上四個作品雖然在編排和表演的功力上參差互見,但是都可以看到再提升的潛力。諸如此類的活動在官方的推動下,讓年輕的在地藝術家得以試展手腳,也使得屏東縣的表演文化在近幾年不斷精進,雖然離精緻仍有一段路,卻已能讓人看到正面發展的「大躍進」。這是官民合作的果實,需要遠見、魄力、耐心與對藝術無盡的愛,才能熬得過寂寞的植栽過程。期許這一片果園持續獲得澆灌與照顧,來日當可預見屏東的舞蹈人,在南臺灣的舞蹈場域豎起一桿大旗。

《2014 身體密碼 II 跨域舞展─ 行動數據 》

演出|2014跨域舞蹈新銳編創工作坊
時間|2014/08/24 19:30
地點|屏東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
他針對當代身體雕塑與城市風景的疊合與擴張,嘗試在物像與想像的透視中,以凝視手法來延展其作品有限性的通透之作。
9月
17
2024
主辦方與四位創作者的相互合作與調度,為平台找到了一種極具特色的策展方法。這不但使創作者本身能進行創作經驗的積累,更替主辦方蘊生了頗具辨識度的平台樣貌,承接過往不同單位的策展養分,進而開拓一條全新的大門與方向,將整場製作形塑出一種小型舞蹈節的流程與規模,使得四首作品能夠各自獨立之餘,也得以串聯成為一檔完整的製作演出。
9月
13
2024
回到作品本身,蘇品文身體所呈現的,正是此種複雜性,引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或許互有矛盾,互有岔出,卻又能走出另一條路。最重要的是——撇開層層論述不提——蘇品文的演出總讓人感受到某種細膩關照,關照所處環境,關照自身,也關照與之互動的周圍觀眾。
9月
11
2024
霎那間,觀者和舞者的界線被戳破,整個庭園在觀眾的或站或坐、舞者的漫步和靜止中形成一幅畫,我們又再次被融入作品之中,共同成為鬧市轉角的一幕風景。
9月
07
2024
如果我們期待在《惑》中看到更多,那迎面而來只有一股渾沌而無定向的氣團。但如果我們在《惑》中放下期待,遇見的將會是一股沉浸式的流浪與沉澱。從舞者黃立捷與鄭希玲精湛的雙人舞中,我們可以判斷《惑》之中仍舊有具傳統性、屹立不搖的主體所存在著。然而《惑》的本體並非在這些肉眼可見的純肢體身上,而是其身後的投影,以及那些被驅使的當代藝術/科技藝術。
8月
16
2024
什麼能是劉奕伶的parrhesia呢?這是發生在劇場裏的事,入場時刻還替觀眾備酒,迎賓,也是她將要be real之前,舒緩氣氛。她面對的是觀眾,有粉絲、朋友、同好、學生、老師、學者、劇評人或藝術機構各式人等,而她已勇於說出她的事了
8月
09
2024
這裡的故事也有其地域性,《毛利亞》是一個只屬於台灣排灣族來義部落的神祇的故事,生活在此地的人以及家屋,都是它的主角。觀眾只是跟隨其中,跟隨一路發現的石頭與腳印從而踏入遠古的故事,神話故事的真實性,使整個作品充滿生命力。此地的人/觀者以歌謠複誦表演者哼的歌,沒有一首歌是當地人不知道的,小自孩童哼唱的童謠、大自耆老長輩深入骨髓的曲調。每一個參與者要做的只是把自己讓位給演出,並讓時間繼續展開,只需浸潤其中。
8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