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與他的太太的婚姻故事《登陸月球前的24個小時》
12月
21
2021
登陸月球前的24個小時(鄧凱綸提供/攝影蔡耀徵)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6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麥克阿瑟曾在演說中引用西點軍校的校歌歌詞,使之廣為人知,「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這句話清楚表達了老兵英雄遲暮的無奈與歲月的無情流逝,但卻從未有人提過老兵的太太。如果老兵有老婆呢?他們會怎麼相處?老兵跟他的妻子又會如何度過他們漫長的婚姻?我想《登陸月球前的24小時》提供了一個中國古代神話版的例子。

這齣戲改編自魯迅小說《故事新篇》裡的〈奔月〉,「以京劇表演為主要呈現方式,展現最直接的夫妻日常。」(節目單)。劇情簡介直白地說出后羿陷入中年危機,和嫦娥的婚姻烏煙瘴氣,而嫦娥只想逃走獲得自由。其實整部戲的劇情非常簡單,並沒有太多的細節與進展,集中呈現角色人物的心理狀態與個人選擇。所以觀眾只能看到一對生活追求不同的夫妻互不理解,陷於怨懟重複的生命困境。文本本身的簡單,使得觀眾極為容易從這對神話夫妻的身上,看到自己跟伴侶的模樣,那些日常瑣事的口角吵架,夫妻碎語的抱怨爭執,從古至今皆相同,輕易喚起觀眾的共鳴與心有戚戚焉。

其實,此劇極為精彩的部分存在於靈活運用京劇的武打調度,使得原本稍顯蒼白貧瘠的劇情生動靈活了起來。不論是嫦娥后羿夫妻你跑我追的互動設計,又或者是后羿師徒兩人的武打對決等,都讓觀眾沈浸於欣賞傳統京劇的技藝之美中。另外,此劇中人物各自有著耍帕舞旗的精彩戲耍,例如家僕的俏皮耍帕,嫦娥的踩蹺舞旗,都牢牢地吸引觀眾為之屏氣凝神,鼓掌叫好。舞台也使用傳統京劇的一桌二椅,保持絕對的留白。可以說,《登陸月球前的24小時》力求化用京劇演員的精湛技藝與京劇的傳統美學設計,來說一場古早夫妻的二三事。


登陸月球前的24個小時(鄧凱綸提供/攝影蔡耀徵)

而不得不說,此劇中最為出彩的亮點當屬逄蒙。逄蒙的人物塑造及表演方式十分有趣,從頭到尾混雜著一種傳統與現代融合、東方與西方合併、陰性與陽性交織的矛盾感。他自述喜歡粉紅色,覺得自己很美,但同時喜歡武術,想留著自己最美的一刻,所以想奪取金丹。他手拿麥克風,大唱rap及流行歌,扭腰擺臀;卻可以緊接著與后羿對打衝突。可以說,逄蒙作為一種突破陰陽兩分的灰色代表,也成功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中跨界實驗,大膽創新。而逄蒙與后羿的衝突與其說是爭奪長生不老的丹藥,倒不如說是固守傳統/男子氣概(masculinity)的遲暮英雄與力求創新/中性的現代弄潮兒無可避免的一場戰役。更有趣的是,后羿不斷地表達他對逄蒙不陰不陽的厭惡之情,可以往深層發想,是否暗喻了后羿的直男恐同傾向,只能藉由一再強調對陰陽不分的厭惡,來確認自身的陽剛威武。

拉回來說后羿與他的妻子嫦娥的故事,在劇中的回憶片段中,觀眾看到了這對夫妻曾經的甜蜜幸福,嫦娥是如何的崇拜著她那可以射下九個太陽的丈夫。也在開頭及結尾,看到了伴侶間的互不理解,后羿執著於婚姻的承諾與過去射日的英雄榮光,他的生生世世的許諾彷彿成為一種婚姻枷鎖,不僅困住嫦娥也困住自己。嫦娥則是埋怨丈夫的因循守舊、不合時宜,無數次的逃走又無數次的被追回,自由成為她的嚮往,月球成為她的夢想之地。因此,最後昇月的成功不僅代表著嫦娥的解脫,也象徵著后羿的釋懷。觀眾在此看到了一種現代版的婚姻故事,是后羿與嫦娥這對夫妻故事的新型詮釋,同時也是一個關於老兵與他的太太的點點滴滴,無關風月,只餘悵然。

《登陸月球前的24個小時》

演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鄧凱綸創作
時間|2021/12/1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總而言之,從嫦娥奔月到人類登月,奔向月球的過程都表現出一種進步式的思想邏輯。此劇的敘事以登上月球作為人類文明的發展目標,就好像有個既定方向是人們必須前往的,而「自由」就成為這套邏輯下被劇作家操作的概念。(宋柏成)
12月
27
2021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