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減法切開自己,再組裝回去《愛你在心口難開》
10月
12
2021
愛你在心口難開(陳家聲工作室提供/攝影牟仁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8次瀏覽
張敦智(2021年度駐站評論人)

過去數年,陳家聲工作室作品經常帶給人充滿「加法」的印象,例如《賣完就沒了》(2017)透過各種誇大、極端元素,來探討文化符號遭商品化的現象;《阿北》(2017)透過發生在一所中學教室間的愛情故事,揉合各種笑料、幻想情節,來呈現非典型同志愛情故事;《別讓月亮笑我們髒》(2020)則以自嘲態度不斷將各種「不合適」的表演曲目、符號加諸自己身上,在愉快、近乎狂歡的氣氛裡,藉此捍衛個人可恣意「變形」的權利。然而,2021年推出的《愛你在心口難開》卻一反幾部作品下來的前例,對「減法」有十分富饒深意的琢磨。

首先,「戲」的場景發生在一處奇怪的排練場。之所以把「戲」加上引號,是因為整齣作品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情節,也無任何虛構角色,兩位表演者(徐宏愷、余彥芳)在以在演出中以本名相稱,討論著彼此現實生活、還有內心的一些喜歡,以及因之而來發現的啟人疑竇之處。再者,排練本身是演出前的步驟,此選擇本身也是減法的一環,而為什麼說它奇怪,第一是因為整部演出中都未點明排練目的,似乎並沒有正式演出將因此發生,它是極度單純地,因為想要,所以練習著;第二,這場排練沒有線性時間,觀眾並不會看到任何從生澀到熟悉的過程,而只是將一套舞蹈動作不斷反覆。當兩人順著言談內容,佐以一些戲劇場面後,往往透過簡單的燈光轉換,場景便又回到一開始,兩人繼續練習、閒談。

換言之,這是一個時間被不斷折疊、反覆的空間,沒有清楚的來處、也沒有要抵達的地方,彷彿一道莫比烏斯環。這樣非寫實、帶著魔幻色彩的設定,雖未明說,但實際上兩人已清楚將自己擺在一個無限延展的(偽)私密空間裡。也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在迴圈裡把話題不斷反覆、深入,來探討圍繞「喜歡」發現的端倪。也因此,回到排練本身是演出前步驟這點,敘事結構本身,可以說是無限後退著,把自己保持/保護在尚未要演出、公諸於世的狀態。

開場不久後,兩人閒談間發現彼此「其實」都很喜歡鳳飛飛。「其實」,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在節目介紹裡被以放大的粗體表示,觀演前並不是很能理解提問背後的用意。不過,將其與演出中另一個重要元素並置,答案便豁然開朗。對舞蹈稍有涉獵的觀眾,或許從一開始便發現,原來貫串整部演出,兩個人所不斷練習的舞作,是知名後現代舞蹈大師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在1966年首演的作品〈Trio A〉,為了實踐其在1964年發表的〈反對宣言〉(No Manifesto)而編創。余彥芳說,第一次看到這支舞是赴美攻讀舞蹈研究所的碩一時期,老師、同儕皆對此作品表達了極大欣賞與讚嘆,認為是後現代舞蹈的登峰造極之作。對照自己當時的感想,卻只是一頭霧水,毫無感覺。儘管如此,她還是選擇表現對此作品的喜歡。因為在世界頂尖的舞蹈研究所,似乎不喜歡此作,將直接意味著自己目光如豆、涵養貧脊。事隔多年,她說,她對這個作品懷有虧欠,因為自己當初沒有給它任何機會,就用假裝出來的喜歡自我武裝,也讓自己跟這部作品真正的內在精神彼此隔離。作為對照,兩人發現雖然彼此都很喜歡鳳飛飛,甚至視其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之一,但認識多年來彼此卻都不知道,是「因為沒有場合可以說」。

這或許是任何人,對自己內在有可能達到,最大的背叛之一。意即,就連「喜歡」這樣單純、應該純然自發的情感,都被轉化爲非本質、帶有目的性的行為。如果這件事是有可能的,那麼捫心自問,真正的「自己」還剩下什麼?在這場演出間,兩位表演者分別發現,「徐宏愷」跟「余彥芳」被當作某種外在形象經營著,而為了維護此形象,可以把自己內外扭曲旋轉得「像顆可樂果」,對自己施展著某種異化,而也因為這種異化所帶來的好處,長期以來十分不自覺。

筆者以為,長約一百分鐘的演出,實質上是場深刻而迂迴的懺情。這同時也是作品引起共鳴、發人內省的地方。它拋棄所有刻薄、反諷的修辭,也沒有一針見血的批判,而是在一個無盡延展的(偽)私密空間,藉由彼此的深掘,緩緩發現、進而承認,自己在自己身上曾進行的切割與解離。這個極度內向的過程,事實上也是對自己的重新盤整與收納,把被遺落、拋棄的拾回,將扭曲、折疊的撫平。而在觀演關係上,這種平穩與內向本身,形成一股重力場,引發外在的召喚,讓觀眾們在看著兩位表演者揭露、修復自我的同時被吸納進去,意識到自己或多或少也有需要那樣被重新盤整、修復的碎片,漫遊在他方。

因為如此,這齣作品格外使人回味再三。它把問題的本源,以及解決方法,都安放在其中了;同時交付表演者自己,也交付予觀眾們。它形成一股最初始的動能,在所有人心中發酵。只要生活繼續,外來因素不可能中斷,同時也讓這則提問永遠有效:你是否仍真誠、且妥善地,喜歡著你所喜歡的人事物?或者這問題也可以再尖銳一點地翻譯成:你還保有多少「自己」?為了做這樣深層且反身性的提問與盤整,非虛構的兩個角色:徐宏愷、與余彥芳,開拓出了一個虛構的no where。一個不存在的排練場,一個時間永遠來回擺盪,而不前進的世界。這裡沒有即將要面對的觀眾、沒有等待成形的演出、沒有被期待著的成功與掌聲,只有他們倆,一直練習對彼此、也對自己發問、又回答著。這讓此齣充滿減法的作品,在不斷後退、折返的過程,開拓出了個人尺度上,可以不斷歸返本源,因此顯得非常積極的異質空間。

《愛你在心口難開》

演出|陳家聲工作室
時間|2021/10/01 19:30
地點|信誼好好生活廣場 知新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愛》是場Inside Joke(圈内笑話)的腦力大賽,考驗的是鳳飛飛迷、當代舞迷和業界人士的知識量。(陳盈帆)
10月
12
2021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