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變化的chaos《K24》
10月
28
2015
K24(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3次瀏覽
劉祐誠(中正大學中文所研究生)

《K24》自從2005年首演開始,於十年中歷經諸多次復演,於2015年再次推出《K24》十周年紀念版。十年的光陰,《K24》接受諸多獎譽及褒貶,也培養諸多演員擁有喜愛他們的觀眾群,雖然《K24》已經成為許多人共同回憶的劇目,但這卻是我第一次觀賞此齣戲劇,我想看完這齣戲後產生的澎湃感受也如同十年間其他觀眾一般,因此便提筆再替《K24》這團錦上再添些花吧。

劇作家於《K24》劇本序言明創作此齣戲劇是嘗試創作出一部平凡卻令觀眾捧腹大笑的舞台劇,因此以影集方式在舞台上呈現他的作品。電視影集與舞台劇皆是一種提供休閒娛樂形式,電視影集試圖建造一座貼近平常民眾生活的海市蜃樓,因此它可以透過影像剪輯方式,把創作者幻想情景映射成比真實生活更加寫實的影集。《K24》以影集方式於舞台上呈現,劇作家於一開始便有意打破舞台劇與電視影集的界限,舞台劇唯一也是最重要可以贏過其他形式戲劇表演,我想應該就是觀眾與表演者於劇場空間彼此互相影響。誠然,舞台劇無法像影集一樣重新不完美的表演片段,當飾演茱麗葉的張棉棉詮釋定格動作並倒帶方才的動作,雖然無法利用電腦技術方式精準呈現,但這就是舞台劇珍貴的地方,亦即每個表演發生當下便是一個個獨特的表演。那天飾演Rebecca的李邵婕以尖叫聲替總統千金抵擋記者追問,當她完成這段表演,觀眾立即替她鼓掌,她轉身回頭的第一句話則是:「十年,真的有差。」觀眾對此情景也再次投以掌聲,或是故事情節進行至Shake Awards頒獎典禮時,觀眾不僅是《K24》觀眾還儼然成為Shake Awards頒獎典禮觀眾,此時的表演打破既定第四面牆觀念,觀眾與表演者一同於舞台上進行演出。表演雖然保留舞臺劇特質,卻也沒有忘記承襲懸疑劇敘事手法,看似線性敘事,在段落與段落間的銜接,卻特意留些線索預示接下來故事情節,當故事進行至緊湊處,又出現那惱人的片頭影片,完全吊足觀眾胃口。

經過十年光陰的《K24》,表演也與現下生活一同遞進,奶媽徵選活動加入中國觀光客的幽默片段,那些清晰咬字與不習慣用詞彷彿置身於台灣著名景點遇上大陸觀光團員,又或者電視名嘴謾罵總統的施政,那些演出用詞似乎與現下台灣國情也有相當關連。不變的是,《K24》令人發噱的途徑是採用語義多重性,例如劇中導演林初平抱怨曾經風雲過的Jay:「是怎麼樣?已經不火了,還以為自己是大腕?」怒火中燒的Jay立刻回應說:「我超火!」火字被現在人們形容為受歡迎程度,也可以表示自己憤怒程度,藉由演員對話,讓觀眾自行體會箇中妙意,以達到幽默效用。對於現在電視上諸多談話性節目,主持人調侃來賓外於「理想身材」不足,或意圖使來賓呈現尷尬樣態,達到娛樂效果,《K24》這種看似平常手法,於現在社會中卻更顯彌足珍貴。

最後,劇作家或導演雖然言明要製作一齣平凡舞台劇,希望觀眾於看戲過程暫時拋卻現實生活壓力,單純享受舞台劇帶給觀眾的樂趣,仔細觀察《K24》是否為喜劇也是另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K24》劇作家可能意圖向莎士比亞致敬,《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莎士比亞著名四大悲劇之一,《K24》的部分主線即是演員於劇中詮釋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在《K24》劇中,恰似男女主角的Mario和Mary於劇末雖然互相知道兩人相愛,但仍舊沒有成為男女朋友,如同《羅密歐與茱麗葉》男女主角結局一般。劇作家向觀眾介紹他如何建構《K24》這個世界時,他是以喜劇素材打造,但是觀眾進入這個世界時,卻體會到這個喜劇世界卻是為了展現悲劇,混亂(chaos)於焉產生。

觀賞完這齣演出,看到台南人劇團正在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經典劇作《K24》,此時不禁假想,如果有其他表演團體想要以不同方式再詮釋這齣戲劇,究竟是否有其他創作者可以打破環型舞台設計還能夠繼續達到快速緊湊效果?因此不禁期待可能下個十年,還會再次出現更令人意想不到的K24/ chaos。

《K24》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5/10/17 14:0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