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員展露頭角《大腳皇后》
10月
15
2014
大腳皇后(臺灣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7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大腳皇后》設定於明朝開國初期,某年花燈時節,書生王庸因一時興起,在花燈上提名藏頭燈謎,取笑當朝馬皇后擁有一雙大腳,明朝皇帝朱元璋怒不可遏,下令捉起所有書生並下令找出題詩者,馬皇后得知此事後,利用巧計化解帝王心結,並於朝堂上親自審案,以智慧化解一場危機,並為國家尋得護國良臣。

該劇僅有六幕,幕幕環環相扣,對白精練,人物個性分明,題材見微知著,由女子的三寸金蓮審美觀延伸到推舉賢臣的國家大事,進而看盡人性百態,引人感同身受。最後一幕馬皇后審案,馬皇后先是詢問眾人,她的腳是大還是小,在眾人你推我擋,支吾巧辯的交錯對話當中,天花亂墜者有之,顧左右而言者有之,睜眼說瞎話者有之,誠懇表達者有之,人性百態立現,配合針砭時事的嘲諷風格,畫龍點睛的帶入現下時況,著實幽了在場眾人一默,也達到以戲保人的效果。

本劇此次改由青年演員專場演出,飾演馬皇后的張瑄庭原先專攻京劇青衣,之後轉學豫劇,長期磨礪的多變唱腔,在專重唱工的這部戲碼裡,苦勸朱元璋自兩人相識至起義成功開創明朝的核心唱段,綿柔多變的聲韻技巧,已表露其精鍊唱腔多年的大將之風;其舉手投足及細微動作,在大腳話題發酵時,微掀裙擺自比大腳要求自己的丈夫及眾人驗證,最終不計舊惡,提拔良臣的大度容人,更讓馬皇后的自信風采,雍容風華多有展現。

飾演皇帝朱元璋的林文瑋,唱腔溫潤醇厚,但尾音易散亂薄弱,皇室夫妻對戲,雖重夫妻之間的小樂趣,卻不免多了些針鋒相對的政治意涵,其與張瑄庭所飾演的帝王夫妻,默契甚佳,夫妻間自意氣之爭到以馬戲定天下書生是否應釋放自由,其間的三幕戲,無論唱腔作工,眼神交流,至雙方個性轉折,交手衝擊火花立現,倒無冷場之感。

本劇原應呈現三強鼎立之勢,劇中巧提燈謎的書生王庸(劉建華飾),甫登場角色個性略顯鬆散,最後一幕在與馬皇后間的辯述,尚未到達擲地有聲的程度,致使本劇理應三強鼎立之勢功敗垂成;皇后姪兒馬高才(張育茂飾),扮相作工雖可愛有餘,但唱調聲域難以提高,偶有破音的狀況產生;劇中逢迎拍馬的潘俊臣(張宇鏵飾),作表皆足,但聲腔亦尾音薄弱,宜就唱腔多加精實。整體演出瑕不掩瑜,是一部仍算不差的優質演出。

《大腳皇后》雖然主題不脫君臣倫理,忠心愛國的路線,其中又能一窺馬皇后這名奇女子如何與自己的皇帝丈夫巧計鬥智,翻轉眾人眼中的缺點為優勢,看似作風大膽,實則展露自身優點,達到維護帝王尊嚴,為國家尋得賢臣,成就母儀天下,賢臣輔帝的兩全之美;就青年演員而言,則是一部能把焦點放在角色個性,在唱腔應工及角色本質上都宜再精進的功課,對喜歡看到經典老戲的觀眾而言,則再度重現了一部巧識人性,拍案叫絕的精采好戲。

《大腳皇后》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14/10/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