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省思人與社會互動關係《Factory動力舞台實驗2.0》
5月
15
2019
Factory 動力舞台實驗2.0(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4次瀏覽
蔡詩晴(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一年級)

舞者進場時的畫面不由得讓我想起仿生獸前行:滾動、直立、蜷曲、滾動、直立、蜷曲,這樣不斷輪迴的關係形塑前進的假象。此種「輪迴」或「循環」透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段落重複展現人處在社會中的多種關係,單看右側黑影的輪廓是一架運轉中的大型機械,然而再看左側,每個舞者-應該說「人」,正是組成這樣巨型機械的零件,意識到上述,給我帶來衝擊,舞臺上的拉扯也再次撞擊我的五感。

了無生氣的循環,似乎從男舞者的覺察開始產生某種擾動,這樣的覺察並非是對事物或者正在發生的事件產生對與錯的判斷,而是迷惑,恐懼與不安更因這迷惑的產生,愈發強烈。同時,「組裝」與「被組裝」的關係重複被詮釋,迷惑所產生的拉扯與碰撞在此刻正熱烈——舞者重複著組裝機械的動作,然而真的是人在組裝某個機械嗎?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循環中,人也同時被這樣的社會操弄,被這樣生活控制而「必須」組裝!令我不禁重新思考,這些驅使人看似前進的動力,諸如金錢、需求、選擇⋯⋯在這之中的每一個人,真的擁有自主選擇權嗎?還是就像哈利波特裡的魔杖與人的關係一般,是這些選擇,選擇了這些人?

《Factory動力舞台2.0》對我而言是一部批判性強烈的作品,這樣的強烈,不只是來自舞者肢體,以及燈光加乘出的氛圍,還有議題本身,層疊的強烈讓人無法忽視其議題被討論的必要性。而整齣作品就像一顆石子掉入沉寂已久的湖,激起層層圈圈漣漪,卻未主觀判斷、定義這樣被制定出的日常孰對孰錯,反而讓一切猶如呼出的氣息,持續地在我心裡發酵、餘音不絕。

舞者與動力機械的韻律在視覺與主題上的呼應,的確有別於我過往的觀賞經驗;人與機械的關係、舞者與機械共舞的過程,在綿延不斷的機器運轉聲之中,我們看著舞台上發生的故事,會想起,無論場內還是場外的人不都正處在這樣的社會關係之中嗎?不免得讓我再次面對「沒有人是局外人」的事實。我們都以為在社會中、人生中我們是做了選擇的那個「人」,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滯留島舞蹈劇場在舞台上最後留下的是一個問號,這個問號並非議題的答案而是一個思考的開始。

《Factory動力舞台實驗2.0》

演出|滯留島舞蹈劇場
時間|2019/05/12  14:30
地點|屏東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Factory動力舞台實驗2.0》舞蹈脈絡清晰,在舞作中反覆出現結構性的宿命論,也出現具有選擇逃離的命運論,最終結尾讓方士允有創造機會、扭轉未來的意涵──由於人生有太多無可奈何,因此舞作讓這三種可能性在攪動與重塑中自體辯證,終歸會有一個來自內心的答案。(石志如)
6月
24
2019
雖然整體演出的服裝、場景、燈光、音效、肢體動韻都彰顯工業風的設計,但這回,張忠安的作品指涉的應不只是屏東工業區的工廠,更像是隱喻生命工廠,除了講述人人都在付出勞動力外,有些人更需要在血汗工廠中拼搏。(戴君安)
6月
11
2019
舞作藉由類機械式的動力運作模式,比喻人生面臨的困境。一個個不斷被社會能量吞噬包圍的個體,總是無法逃脫巨大的結構性限制,只能隨之起舞,最終成為結構性的共謀者,繼續這場永不停止的世間遊戲。(徐瑋瑩)
6月
06
2019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