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育)現代人的故事《前方的風景》
10月
31
2014
前方的風景(陳輝明 攝,水面上水面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9次瀏覽
蔡明璇(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以療癒(育)風格為主要訴求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今年推出創團第三號作品《前方的風景》。歷經十八場的接力演出,在萬華的百年老糖廠,帶領觀眾觀看你我人生當中一段又一段迷人的風景。四位演員化身西遊記故事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從取經的旅人轉為說書人。透過一人飾演多角的方式,巧妙地遊走不同的時空場景,進而展現平凡的現代人,在尋愛取經途中的領悟、抉擇與成長。

《前方的風景》包含了三組人生的故事:為了博士丈夫的理想,辛苦持家照顧孩子的妻子。夾在妻子與小三之間,歷經掙扎最後回歸家庭的外遇丈夫。面對自我與工作的期待,與男友分分合合,最後看見自己真正需求的上班女性。這些小人物的故事,無論真實性與否,其實就是你我最平凡的寫照。為了喚起觀眾的共鳴,還加入布袋偶戲,在簡易的戲台上,透過人與偶的趣味戲中戲,激發更多觀眾的思考。偶戲的出現,也讓此戲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這齣戲最大的特色在於黃僑偉(布袋戲偶師)與魏美慧(南管梨園戲)這兩位資深傳統戲演員的加入。兩者皆是第一次演出寫實風格的現代戲劇。前者首度從幕後走向幕前,從操偶的雙手進擊到全身的肢體表現。後者第一次扮演傳統女性的角色,有別於以往梨園戲中的小生扮相。兩位演員皆在戲中勇敢挑戰過去的自己。在傳統戲逐漸失去觀眾的今日,投身現代劇場的演出,對於傳統戲演員來說,更有其時代性與特殊性。透過向現代劇場表演形式的取經,這兩位演員何嘗不是各自開啟了屬於他們的《前方的風景》。

筆者以為較大的問題,來自舞台調度的不夠流暢。由於沒有暗場,觀眾可以目睹舞台助理換場的過程。由於演員也得協助換場,經常舞台道具尚未定位,下一場已經開始。這過程雖然不至於混亂,台階道具轉動的雜音,卻多少干擾到看戲。至於服裝造型方面,也許是一人飾演多角,加上換裝的時間有限,演員在西遊記人物與現代人的區分上,只能靠頭上的小道具來判定,下半身卻依舊是現代人的日常打扮。就視覺效果來看,稍嫌薄弱。由於舞台為灰色系,整體演員的服裝亦缺乏明亮的色調。筆者可以感受戲中的寫實與純樸,卻無法對演出的某個片段產生深刻的視覺印象。

就整體來看,故事平鋪直敘,淺顯易懂。部分男女情愛對白,頗有詼諧之處。劇中對於「愛的代價」,各自的體會與轉變,雖是個人心證,卻多少有一種理想化的傾向。愛情畢竟是千古不變的課題,此劇透過小人物的現身說法,究竟提供了哪些值得觀眾再思考之處?相信觀眾皆有各自的答案。

水面劇團一路走來,的確以介入性的戲劇手法,療癒(育)了許多平日沒有走入劇場看戲的觀眾。在劇場觀眾各有所需的今日,如何維繫小眾市場的需求,以異業結盟的工作模式,強調劇場的社會功能,吸引更多不認識劇場為何物,卻渴求被表演撫慰的觀眾?值得作為水面劇場日後繼續努力的方向。

《前方的風景》

演出|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時間|2014/10/18 14:30
地點|萬華糖廍文化園區藝文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台上的困境難解,倒是在觀眾席中看到一番可見光明的前方風景,在觀眾席中少見熟面孔,更多的像是初次接觸劇場的新觀眾,甚有父母親子一家同行。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以療癒系劇場出發,藉由演出,拓展既有劇場觀眾之外的不同族群。(黃佩蔚)
10月
30
2014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