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育)現代人的故事《前方的風景》
10月
31
2014
前方的風景(陳輝明 攝,水面上水面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3次瀏覽
蔡明璇(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以療癒(育)風格為主要訴求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今年推出創團第三號作品《前方的風景》。歷經十八場的接力演出,在萬華的百年老糖廠,帶領觀眾觀看你我人生當中一段又一段迷人的風景。四位演員化身西遊記故事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從取經的旅人轉為說書人。透過一人飾演多角的方式,巧妙地遊走不同的時空場景,進而展現平凡的現代人,在尋愛取經途中的領悟、抉擇與成長。

《前方的風景》包含了三組人生的故事:為了博士丈夫的理想,辛苦持家照顧孩子的妻子。夾在妻子與小三之間,歷經掙扎最後回歸家庭的外遇丈夫。面對自我與工作的期待,與男友分分合合,最後看見自己真正需求的上班女性。這些小人物的故事,無論真實性與否,其實就是你我最平凡的寫照。為了喚起觀眾的共鳴,還加入布袋偶戲,在簡易的戲台上,透過人與偶的趣味戲中戲,激發更多觀眾的思考。偶戲的出現,也讓此戲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這齣戲最大的特色在於黃僑偉(布袋戲偶師)與魏美慧(南管梨園戲)這兩位資深傳統戲演員的加入。兩者皆是第一次演出寫實風格的現代戲劇。前者首度從幕後走向幕前,從操偶的雙手進擊到全身的肢體表現。後者第一次扮演傳統女性的角色,有別於以往梨園戲中的小生扮相。兩位演員皆在戲中勇敢挑戰過去的自己。在傳統戲逐漸失去觀眾的今日,投身現代劇場的演出,對於傳統戲演員來說,更有其時代性與特殊性。透過向現代劇場表演形式的取經,這兩位演員何嘗不是各自開啟了屬於他們的《前方的風景》。

筆者以為較大的問題,來自舞台調度的不夠流暢。由於沒有暗場,觀眾可以目睹舞台助理換場的過程。由於演員也得協助換場,經常舞台道具尚未定位,下一場已經開始。這過程雖然不至於混亂,台階道具轉動的雜音,卻多少干擾到看戲。至於服裝造型方面,也許是一人飾演多角,加上換裝的時間有限,演員在西遊記人物與現代人的區分上,只能靠頭上的小道具來判定,下半身卻依舊是現代人的日常打扮。就視覺效果來看,稍嫌薄弱。由於舞台為灰色系,整體演員的服裝亦缺乏明亮的色調。筆者可以感受戲中的寫實與純樸,卻無法對演出的某個片段產生深刻的視覺印象。

就整體來看,故事平鋪直敘,淺顯易懂。部分男女情愛對白,頗有詼諧之處。劇中對於「愛的代價」,各自的體會與轉變,雖是個人心證,卻多少有一種理想化的傾向。愛情畢竟是千古不變的課題,此劇透過小人物的現身說法,究竟提供了哪些值得觀眾再思考之處?相信觀眾皆有各自的答案。

水面劇團一路走來,的確以介入性的戲劇手法,療癒(育)了許多平日沒有走入劇場看戲的觀眾。在劇場觀眾各有所需的今日,如何維繫小眾市場的需求,以異業結盟的工作模式,強調劇場的社會功能,吸引更多不認識劇場為何物,卻渴求被表演撫慰的觀眾?值得作為水面劇場日後繼續努力的方向。

《前方的風景》

演出|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時間|2014/10/18 14:30
地點|萬華糖廍文化園區藝文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台上的困境難解,倒是在觀眾席中看到一番可見光明的前方風景,在觀眾席中少見熟面孔,更多的像是初次接觸劇場的新觀眾,甚有父母親子一家同行。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以療癒系劇場出發,藉由演出,拓展既有劇場觀眾之外的不同族群。(黃佩蔚)
10月
30
2014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