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育)現代人的故事《前方的風景》
10月
31
2014
前方的風景(陳輝明 攝,水面上水面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3次瀏覽
蔡明璇(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以療癒(育)風格為主要訴求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今年推出創團第三號作品《前方的風景》。歷經十八場的接力演出,在萬華的百年老糖廠,帶領觀眾觀看你我人生當中一段又一段迷人的風景。四位演員化身西遊記故事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從取經的旅人轉為說書人。透過一人飾演多角的方式,巧妙地遊走不同的時空場景,進而展現平凡的現代人,在尋愛取經途中的領悟、抉擇與成長。

《前方的風景》包含了三組人生的故事:為了博士丈夫的理想,辛苦持家照顧孩子的妻子。夾在妻子與小三之間,歷經掙扎最後回歸家庭的外遇丈夫。面對自我與工作的期待,與男友分分合合,最後看見自己真正需求的上班女性。這些小人物的故事,無論真實性與否,其實就是你我最平凡的寫照。為了喚起觀眾的共鳴,還加入布袋偶戲,在簡易的戲台上,透過人與偶的趣味戲中戲,激發更多觀眾的思考。偶戲的出現,也讓此戲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這齣戲最大的特色在於黃僑偉(布袋戲偶師)與魏美慧(南管梨園戲)這兩位資深傳統戲演員的加入。兩者皆是第一次演出寫實風格的現代戲劇。前者首度從幕後走向幕前,從操偶的雙手進擊到全身的肢體表現。後者第一次扮演傳統女性的角色,有別於以往梨園戲中的小生扮相。兩位演員皆在戲中勇敢挑戰過去的自己。在傳統戲逐漸失去觀眾的今日,投身現代劇場的演出,對於傳統戲演員來說,更有其時代性與特殊性。透過向現代劇場表演形式的取經,這兩位演員何嘗不是各自開啟了屬於他們的《前方的風景》。

筆者以為較大的問題,來自舞台調度的不夠流暢。由於沒有暗場,觀眾可以目睹舞台助理換場的過程。由於演員也得協助換場,經常舞台道具尚未定位,下一場已經開始。這過程雖然不至於混亂,台階道具轉動的雜音,卻多少干擾到看戲。至於服裝造型方面,也許是一人飾演多角,加上換裝的時間有限,演員在西遊記人物與現代人的區分上,只能靠頭上的小道具來判定,下半身卻依舊是現代人的日常打扮。就視覺效果來看,稍嫌薄弱。由於舞台為灰色系,整體演員的服裝亦缺乏明亮的色調。筆者可以感受戲中的寫實與純樸,卻無法對演出的某個片段產生深刻的視覺印象。

就整體來看,故事平鋪直敘,淺顯易懂。部分男女情愛對白,頗有詼諧之處。劇中對於「愛的代價」,各自的體會與轉變,雖是個人心證,卻多少有一種理想化的傾向。愛情畢竟是千古不變的課題,此劇透過小人物的現身說法,究竟提供了哪些值得觀眾再思考之處?相信觀眾皆有各自的答案。

水面劇團一路走來,的確以介入性的戲劇手法,療癒(育)了許多平日沒有走入劇場看戲的觀眾。在劇場觀眾各有所需的今日,如何維繫小眾市場的需求,以異業結盟的工作模式,強調劇場的社會功能,吸引更多不認識劇場為何物,卻渴求被表演撫慰的觀眾?值得作為水面劇場日後繼續努力的方向。

《前方的風景》

演出|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時間|2014/10/18 14:30
地點|萬華糖廍文化園區藝文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台上的困境難解,倒是在觀眾席中看到一番可見光明的前方風景,在觀眾席中少見熟面孔,更多的像是初次接觸劇場的新觀眾,甚有父母親子一家同行。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以療癒系劇場出發,藉由演出,拓展既有劇場觀眾之外的不同族群。(黃佩蔚)
10月
30
2014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