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幽魂眼中,一切都不過是夢《裂縫 — 斷面記憶》
4月
15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差事劇團提供/攝影許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20次瀏覽

文 蔡銪宸(臺灣大學資管系在學生)

飲酒一壺,恍惚間走上了台。在意識矇矓間,說書人開始講述了發生的故事。或許人生看事情都是模糊的,沒有人有辦法把事情看得透徹,也沒有人能看清事情的全貌。我想,這就是導演用一個醉漢來說故事的原因。

砲火下,本該情同手足的兄弟卻因為立場不同而加入了戰爭的兩方,成為了誓死戰鬥的敵人,母親和妹妹夾在中間,努力維持著家庭的和諧與完整。導演在劇中還加入了幽魂的角色,穿梭於各個場景之中,似乎是位死去已久的老兵。我認為幽魂的意義在於重蹈覆轍,在於用以前的人的角度看重複發生的事情。其實人很有趣,總是在做著相同的事情,面臨同樣的生死離別,在同樣的處境中掙扎。試問歷史上,因為立場不同而廝殺的兄弟有多少,因為利益而分崩離析的家庭又有幾何,導演利用幽魂的角色,嘲諷式地看待這場悲劇的發生。用觀眾的眼光來看,會覺得這個故事很悲慘,但用幽魂的眼光,用歷史的眼光,這只不過是塵埃般的小事罷了。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而當母親被戰爭的陰影所包圍,陷入各式各樣的掙扎與想法的混亂中,幽魂將紅色毛線快速地,沒有秩序地纏繞在母親身上。導演的巧思,豐富了整齣劇,讓人們被迫使用更多的注意力和感官,更加沉浸在劇裡。

劇中的妹妹是無法說話的。因為童年戰爭在眼前爆發,罹患了失語症。他只能用繪本,只能用誇張的身體來表現自己,來宣告自己的想法。這就和一般人在面對世界是一樣的道理。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別人心中真實的想法,就像妹妹無法說出心裡話一樣。我們能辨識他人的,是他人的行動,是他人特殊的行為,也因為無法正確地被解讀,世上才會有那麼多遺憾。妹妹的沉默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隱忍不發。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一般人都是選擇默默經過,不會多管閒事,真正會發聲的人少之又少。但妹妹在劇的結尾,爬上了高峰,用盡所有力氣敲打鐵盒,發出了巨大的聲響。也許人都需要有一次的義無反顧,有一次的奮不顧身去為自己的想法慶祝出生吧。

在這部劇中,我看到了每個角色對於自己想法的堅決。母親盡心維護家庭,哥哥和弟弟各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回父親,妹妹誓死守護戰爭中醫院的嬰兒。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渴望,在幽魂的盤旋之下終究會回歸這個世界,變成新的幽魂。人生,或許不需要那麼的執著。

《裂縫 ─ 斷面記憶》

演出|差事劇團
時間|2024/03/23 19:3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歷史斷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