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幽魂眼中,一切都不過是夢《裂縫 — 斷面記憶》
4月
15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差事劇團提供/攝影許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73次瀏覽

文 蔡銪宸(臺灣大學資管系在學生)

飲酒一壺,恍惚間走上了台。在意識矇矓間,說書人開始講述了發生的故事。或許人生看事情都是模糊的,沒有人有辦法把事情看得透徹,也沒有人能看清事情的全貌。我想,這就是導演用一個醉漢來說故事的原因。

砲火下,本該情同手足的兄弟卻因為立場不同而加入了戰爭的兩方,成為了誓死戰鬥的敵人,母親和妹妹夾在中間,努力維持著家庭的和諧與完整。導演在劇中還加入了幽魂的角色,穿梭於各個場景之中,似乎是位死去已久的老兵。我認為幽魂的意義在於重蹈覆轍,在於用以前的人的角度看重複發生的事情。其實人很有趣,總是在做著相同的事情,面臨同樣的生死離別,在同樣的處境中掙扎。試問歷史上,因為立場不同而廝殺的兄弟有多少,因為利益而分崩離析的家庭又有幾何,導演利用幽魂的角色,嘲諷式地看待這場悲劇的發生。用觀眾的眼光來看,會覺得這個故事很悲慘,但用幽魂的眼光,用歷史的眼光,這只不過是塵埃般的小事罷了。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而當母親被戰爭的陰影所包圍,陷入各式各樣的掙扎與想法的混亂中,幽魂將紅色毛線快速地,沒有秩序地纏繞在母親身上。導演的巧思,豐富了整齣劇,讓人們被迫使用更多的注意力和感官,更加沉浸在劇裡。

劇中的妹妹是無法說話的。因為童年戰爭在眼前爆發,罹患了失語症。他只能用繪本,只能用誇張的身體來表現自己,來宣告自己的想法。這就和一般人在面對世界是一樣的道理。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別人心中真實的想法,就像妹妹無法說出心裡話一樣。我們能辨識他人的,是他人的行動,是他人特殊的行為,也因為無法正確地被解讀,世上才會有那麼多遺憾。妹妹的沉默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隱忍不發。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一般人都是選擇默默經過,不會多管閒事,真正會發聲的人少之又少。但妹妹在劇的結尾,爬上了高峰,用盡所有力氣敲打鐵盒,發出了巨大的聲響。也許人都需要有一次的義無反顧,有一次的奮不顧身去為自己的想法慶祝出生吧。

在這部劇中,我看到了每個角色對於自己想法的堅決。母親盡心維護家庭,哥哥和弟弟各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回父親,妹妹誓死守護戰爭中醫院的嬰兒。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渴望,在幽魂的盤旋之下終究會回歸這個世界,變成新的幽魂。人生,或許不需要那麼的執著。

《裂縫 ─ 斷面記憶》

演出|差事劇團
時間|2024/03/23 19:3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歷史斷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