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狂歡後還是孤單《After Party》
3月
24
2022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5次瀏覽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狂歡

在踏入表演廳前,頭戴彩色假髪身穿彩色螢光服的何品達在DJ台前播放著電聲音樂,讓人有種要來派對狂歡之感。掀開黑色布簾,映入眼前的是滿地的「杯盤狼藉」,白色的免洗紙杯、紙盤、竹筷散佈一地。

微暗中,五位男女舞者在那滿地的杯盤中慵懶地翻滾、爬行,倆倆成對,互相撫摸、碰觸、交疊身軀、更換伴侶後再繼續糾纏、打鬧。舞者身上的服裝有著螢光色的條紋,或黃色,或綠色,或紅色,在這昏暗的、雜亂的空間裡,彷彿在觀眾進來前,這裡才剛剛經歷了一場盡情玩樂,瘋狂宣洩體能的派對。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隨著舞者從全身躺平在地板的滾動漸進至上半身的立起,再到全身的挺直站立,原先動作裡的慵懶稍稍地褪去,動作幅度開始加大。一位站在鏡牆前的女舞者不斷地顧影自媚,搔首弄姿,似乎在回味著什麼又像似要展現著什麼。另外四位男女舞者像似受到感應般,陸陸續續地來到鏡牆前擺弄自身姿態,又或者互相擺弄對方,又或者一起被擺弄。

隨著電子樂聲的推進下,玩樂的氛圍開始萌芽,舞者們的姿態擺弄轉變成推、拉、撐、跳、跌落的動作,力度增加。燈光逐漸多彩變幻,DJ刷碟的節奏越來越強烈,刺激著人們的視聽覺感官。舞者們開始更多的跳躍、奔跑、衝撞,大幅度的甩動四肢,扭轉身體,於此同時,舞者們邀請觀眾加入狂歡舞動的行列,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後,來到一波歡樂的高潮點。


孤單

黑暗之中,黎美光身穿黑衣,以緩慢地細密地的步伐走上舞台中央。白色的光束自上而下打在黎美光身上,她靜靜地環顧周遭,好好地擇了一塊地方,安靜地坐了下來,一切是那麼靜靜地進行。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再次站起,仔細地走到另一個地方,舉手抬腿旋身。黎美光的所到之處牽引著觀者的目光,重新細緻的再看一次「這個」地方。最後,黎美光在正下舞台偏右一點點背坐下來,白色光束從右上方斜打下來,黎美光靜謐的轉頭回看著「這個」地方。這一刻,喧囂後的孤寂如此觸動我心。燈,再次亮起。舞者重新回到場上歡樂的跳著、跑著、拉扯著,一樣的彩色迷濛燈光,一樣的重節奏電子樂聲,一樣在舞動著的人們,只是,他們快樂嗎。

「因為孤單,所以我們狂歡」是作品給出的重要標題,而從作品內容來看,相信也是編舞者心中的答案。如果歡樂熱鬧的放縱,帶來的不是愉悅和富足而是心靈空洞與更大的孤單?那是黎美光的表演所給出的層次,她的目光讓表演空間成為了一個心靈空間,以溫柔安靜的回看包容滿目瘡痍的心靈。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編舞者成功的運用音樂、服裝、燈光營造了派對狂歡之境,只是如何更好的突顯喧鬧與寂靜後的心靈狀態,如何刻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冷漠、表面、破碎和及時,從而能進一步回應作品所欲傳達的主題,是未來期待的部分。

《After Party》

演出|行行製作
時間|2022/03/05 14:45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派對之後,無論是個人還是雙人,看著舞者黏膩的肢體質地、相互乘載與依靠的共體存在,一股孤寂感便席捲而來,不禁將派對的環境隱射為舞者內心深處的空間⋯⋯(吳怡萱)
3月
25
2022
一個人的舞臺,更多的是感悟自己,彷彿連他的手指尖都充滿了性感以及張力,既真實又坦率,我目不轉睛地對黃培韶的舞蹈進行了多次的掃描,從動作到律動到眼神沒有一秒鐘可以讓我發呆,沒有一個時刻我的狂歡精神在休息。(王郁文)
3月
25
2022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