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懷舊,羅曼史《旗亭風雲 — 盜情》
4月
04
2024
旗亭風雲 — 盜情(明華園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77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旗亭風雲 — 盜情》(以下簡稱《盜情》)把二十世紀初期大稻埕摩登時尚,轉化成大色藝旦梅月仙(陳昭婷飾)、兩位酒樓主理人白少威(于浩威飾)和江海(王婕菱飾)三方各有所求的攻心對決。兩位酒樓主理人被設定成養兄弟,在愛情故事的基調加入親情面向,突出情感掙扎。劇作框架帶出浪漫、真偽、時代感多重觀看焦點,而「邊界」與「關係」在故事中不斷雙向交織。

養子、親緣和邊界

劇情反覆出現「關係」與「邊界」的確認。故事主線幾乎由男主角江海衍生的種種人際關係所貫穿,尤其是養子身份激發的家庭議題——關於分家與承繼。江海在劇中出現即已自立門戶經營山海樓,但養兄弟白少威仍把江海的個人事業山海樓視為本家延伸,引發白少威延請藝旦梅月仙盜情的契機。從江海面對白少威使出美人計謀仍佯作不知的態度,可以看出長兄和養子身份左右其行動,面對二弟攻勢,試圖以養育情誼包容。德芳樓本家少東白少威是次子,和江海迥異,海歸知青返國,卻無法面對調整酒樓經營策略失敗的後果,心思轉向爭產掩過。周旋於江海、白少威二人之間的梅月仙,正放大了養兄弟兩造的差異。養兄弟之間的羈絆與衝突都源自父子關係——強調血緣聚合的傳統親緣觀造成親疏預設認知,養子女苦於家族身份危機而失根的飄浮狀態。但劇本對此簡單帶過,僅有一幕三兄妹童年互動的心理場景,稍作因果與情感關係鋪墊。


旗亭風雲 — 盜情(明華園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戲境與地景嵌合的魔幻寓言

《盜情》將大稻埕酒樓風華作為兄弟爭產的遠景,探索家庭議題的分合、承繼與真情。在整體結構跟佈局上,藝旦梅月仙與山海樓主理人江海的情愛攻防並非戲肉,倒像為家庭議題點染酒樓文化氛圍的糖衣。梅月仙閃現的良知,或許是江海擺脫養子陰影的最大祝福,瓦解白少威的毀滅性。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從題材類型觀察的話,《盜情》實為假愛情之名,說家庭離散的悲喜極短篇。故事情節是寄託道理的骨架,最終仍透過明確的象徵符號,力圖傳遞家和萬事興寓意。寬恕圓滿了離散的家庭寓言,無法遮掩情節與角色設定的瑕疵,像是茶商少東江進東的角色是否必要?大色藝旦梅月仙對誘騙目標江海的心理防範過低,不符角色背景。

藉懷舊浪漫邁開步伐,《盜情》溢岀歌仔戲的戲曲格式與肢體,情節仍不離最熟悉的傳統歌仔戲劇碼邏輯;戲劇場景、懷舊氛圍、場面調度、音樂設計以及地景共同構築非虛非實的魔幻空間,挪移約定俗成的觀賞邊界,規律被縮小,文化地景得以舒張被看見;展開一場尋覓與對照的遊戲。邊界的限制於此翻轉,成就故事的另一種起點。意外生成非明華園風格的有趣樣貌。相形於傳統歌仔戲本位,或許這會是更適合團隊風格的創作調性。

《旗亭風雲 — 盜情》

演出|明華園戲劇團
時間|2024/03/16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