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懷舊,羅曼史《旗亭風雲 — 盜情》
4月
04
2024
旗亭風雲 — 盜情(明華園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10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旗亭風雲 — 盜情》(以下簡稱《盜情》)把二十世紀初期大稻埕摩登時尚,轉化成大色藝旦梅月仙(陳昭婷飾)、兩位酒樓主理人白少威(于浩威飾)和江海(王婕菱飾)三方各有所求的攻心對決。兩位酒樓主理人被設定成養兄弟,在愛情故事的基調加入親情面向,突出情感掙扎。劇作框架帶出浪漫、真偽、時代感多重觀看焦點,而「邊界」與「關係」在故事中不斷雙向交織。

養子、親緣和邊界

劇情反覆出現「關係」與「邊界」的確認。故事主線幾乎由男主角江海衍生的種種人際關係所貫穿,尤其是養子身份激發的家庭議題——關於分家與承繼。江海在劇中出現即已自立門戶經營山海樓,但養兄弟白少威仍把江海的個人事業山海樓視為本家延伸,引發白少威延請藝旦梅月仙盜情的契機。從江海面對白少威使出美人計謀仍佯作不知的態度,可以看出長兄和養子身份左右其行動,面對二弟攻勢,試圖以養育情誼包容。德芳樓本家少東白少威是次子,和江海迥異,海歸知青返國,卻無法面對調整酒樓經營策略失敗的後果,心思轉向爭產掩過。周旋於江海、白少威二人之間的梅月仙,正放大了養兄弟兩造的差異。養兄弟之間的羈絆與衝突都源自父子關係——強調血緣聚合的傳統親緣觀造成親疏預設認知,養子女苦於家族身份危機而失根的飄浮狀態。但劇本對此簡單帶過,僅有一幕三兄妹童年互動的心理場景,稍作因果與情感關係鋪墊。


旗亭風雲 — 盜情(明華園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戲境與地景嵌合的魔幻寓言

《盜情》將大稻埕酒樓風華作為兄弟爭產的遠景,探索家庭議題的分合、承繼與真情。在整體結構跟佈局上,藝旦梅月仙與山海樓主理人江海的情愛攻防並非戲肉,倒像為家庭議題點染酒樓文化氛圍的糖衣。梅月仙閃現的良知,或許是江海擺脫養子陰影的最大祝福,瓦解白少威的毀滅性。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從題材類型觀察的話,《盜情》實為假愛情之名,說家庭離散的悲喜極短篇。故事情節是寄託道理的骨架,最終仍透過明確的象徵符號,力圖傳遞家和萬事興寓意。寬恕圓滿了離散的家庭寓言,無法遮掩情節與角色設定的瑕疵,像是茶商少東江進東的角色是否必要?大色藝旦梅月仙對誘騙目標江海的心理防範過低,不符角色背景。

藉懷舊浪漫邁開步伐,《盜情》溢岀歌仔戲的戲曲格式與肢體,情節仍不離最熟悉的傳統歌仔戲劇碼邏輯;戲劇場景、懷舊氛圍、場面調度、音樂設計以及地景共同構築非虛非實的魔幻空間,挪移約定俗成的觀賞邊界,規律被縮小,文化地景得以舒張被看見;展開一場尋覓與對照的遊戲。邊界的限制於此翻轉,成就故事的另一種起點。意外生成非明華園風格的有趣樣貌。相形於傳統歌仔戲本位,或許這會是更適合團隊風格的創作調性。

《旗亭風雲 — 盜情》

演出|明華園戲劇團
時間|2024/03/16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