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的牌局與未解的心結——2022臺北藝穗節《橋遷之喜》
10月
01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6次瀏覽

文/蔡沛安(國立成功大學戲劇碩士學位學程)

《橋遷之喜》是2022臺北藝穗節的其中一檔演出。故事描述幾位曾因橋牌而有緊密連結的好友,多年後為了其中一位成員「老大」即將搬家而再次聚首,來到大學時期經常一起打牌的老大家。在這場聚會中,每個人紛紛道出自己未曾吐露的心聲,也試圖解開深藏多年未解的心結。


角色、劇情與對白

劇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談:在角色上,可以看出編劇努力建設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但對於身為局外人的觀眾而言,最困惑的部分仍在於「老大」是誰?作為一個不斷被提及的角色,他始終沒有現身,而他對於這個群體的重要性在哪裡?為什麼其他角色不惜忍住自己的情緒也要「給老大一個交代」?這樣的疑惑始終存在。在劇情上亦有一樣的問題,劇本最終似乎沒有回答到這場聚會的意義,觀眾被帶進不停重複的迴圈,像是不斷響起的電話製造角色兩兩獨處和吵架的機會、不停想回到牌桌上將牌局了結,卻又一次次憤而離席,致使角色也逐漸變得片面,結局帶給觀眾的感覺是從迴圈上的某個點被截斷,並沒有真正的和解或決裂。雖然開放式結局也是一種選項,但似乎還需要更巧妙的設計。至於對白,可以感覺編劇在這部分花了最多的心思,像是《一把青》的比喻以及諸多橋牌術語,相信在編劇的心中都有涵義,但缺乏與劇情適當的連結。整體來說,劇本整體的結構不夠明顯,即使可以感覺到想要嘗試的是什麼,卻因為太過細碎的書寫方式而失焦了。


力求完整的整體呈現

《橋遷之喜》試圖給予觀眾完整的觀賞體驗、思考到演前活動的安排,頗值得肯定。演前活動為演員自彈自唱,另外也因天氣炎熱,致贈酒水給觀眾享用,以劇情出發其實很值得包裝成觀眾共同參與搬家派對的形式,可惜開演後發現調性相差甚遠,與演出本身的連結便顯得薄弱。在表演方面,可以感受到演員力求表現,由於直接使用肉聲說話,每個演員多少都有說話聽不清楚的狀況,而每個演員的能量沒有在同一個基準上,此狀況或許可以透過更多的排練來解決。在導演方面,基本上都是坐著說話,也受制於於橋牌通常是坐著打,畫面上較為平淡,但仍有注意到一些走位細節,整體呈現上風格較拘束、謹慎。
空間與演出之連結尚待深掘

演出空間可以說是藝穗節的一大重點,作為觀眾會期待看到作品本身與空間的連結,以及團隊選擇演出場地的巧思,尤其食尚曼谷為半戶外的演出空間,又加上古蹟牆面,是一個別具特色的場地。《橋遷之喜》在空間運用上,已有使用到現場既有的牆面,但似乎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挖掘;而在道具方面,團隊準備的沙發與牌桌用途有些流於表面,全劇看下來,會覺得即使只有一桌三椅同樣可以使劇情成立,這部分較為可惜。音效上,除了電話響鈴以外,沒有太多其他設計,或許可以有更多放膽玩的彈性。另外,在演出配置方面,工作人員坐在觀眾正前方有點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

整體來說,演出有許多尚待改善的部分,但演出團隊本身並非劇場相關科系出身,臺北藝穗節亦旨在提供自由開放的展演平台、鼓勵創作者展現創作的可能與活力。我認為在此演出中可見藝穗節提供學生發揮空間之培育功能,也很期待緊急出口以及更多非科班團隊能夠持續創作、更臻成熟,讓觀眾得以欣賞到多元觀點之演出。



《橋遷之喜》

演出|緊急出口
時間|2022/08/25 14:30
地點|時尚曼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