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隱微,新意難陳《天香公主》
3月
15
2013
天香公主(明珠女子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6次瀏覽
劉美芳(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愛看外台戲的朋友一定了解,雖然同是搬演歌仔戲,戲路卻有「民戲」、「文化場(公演戲)」之別。要踏上公演的場子,劇團常得在數月前送企劃、經過甄選後才能成局;而給補助的文化場,往往還有評鑑核銷等手續。這些繁瑣的行政評比程序,或能為劇團帶來壓力,替演出品質把關;也可能讓某些團體視申請為畏途,寧可自絕於門外。而成立已逾半世紀的明珠女子歌劇團鬥志昂揚:自2006年起年年位列文化部優秀扶植團隊,三度入選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及發展專案,風光事蹟洋洋灑灑,更是今年台北市文化局「社區藝術巡禮-文化就在巷子裡」十齣歌仔戲中最早亮相的表演團隊。劇團雖居處南投草屯,卻有年年編演新戲的強大創作企圖。為展現誠意與氣勢,本次貼演的戲碼正是去年傾力製作的年度大戲《天香公主》,12月22日才在家鄉首演,台北場不過是這齣戲第三次的舞台實踐。

為打造這齣年度新戲,劇團請來了年輕但已積具豐富戲曲創作資歷的林建華先生執筆撰寫新篇,由出身京劇擁有紮實武術指導功底的張作楷先生擔任導演。以「女子」為名、「女性」為主力賣點的劇團,竟敢聘來兩位男性編導;膽於嘗試,突破原有矩範,勇氣十足。新生力軍的加入,雖是助力,卻也必然挑戰劇團已然成習的既有模式。最後端出來的劇本掛的名是林建華原創,李靜兒編修;彼此間磨合重整絕對是艱辛且不足為人道者!

雖未必是性別所形成的特質,編劇林建華偏好的歷史題材,對擅演家庭戲的明珠劇團絕對是一大考驗。「天香公主」的人物原型出自三國東吳公主孫尚香,無所選擇地置身夫家與原生家庭的衝突中,她該如何自處?劇團也以此為宣傳重點:「反映政治聯姻附屬品的宿命處境,探討女性能否在婚姻枷鎖中展現自主意識,掌握自我命運。」或許是歷史的包袱太過沉重,劇中刻意抹去時代背景,不只藉以略去典故考據等桎梏,也便於外台戲天馬行空的自在想像。然而劇中的天香公主不論「被選擇」作為政治議和的棋子,或是「自主選擇」抗兄救夫喪身殞命,都缺乏清楚的意識作為,所有的義無反顧終究歸結到「落土八字命」的宿命議題。類此一生從來無有自我,只求成全大局的完美苦命女子形象,在傳統舊戲中比比皆是,又何勞多創造一位天香公主還來淌這場渾水呢?

劇中既有兩國爭戰情節,烽火漫天的戰爭打鬥場面正可發揮導演長才。雖然部分演員有翻滾劈岔的功夫,但得在長50尺寬36尺狹小空間中,讓擅長文戲的明珠展現戰爭的激烈,簡直是個不可能的挑戰。難題不只於此,除了編導是劇團的新面孔,演出的演員組合上也玩起了「大風吹」:李靜兒、靜芳姐妹雙旦爭妍的基本套路不變,鬥麗的對象換成了多以丑戲見長的吳奇聰(阿樂)。突破固有慣性的組合確實能一新觀眾耳目,可惜彼此間還沒調和出順暢的表演節奏,預期迸發的燦亮光燄並未出現。劇團尋求突破自我的嘗試,或許沒能立竿見影一步到位,但演出當晚強碰經典賽攸關晉級與否的中古大戰,校園裡仍有幾近滿座的觀眾堅持到最後,明珠魅力的可見一般,未來的前景依舊可期!

《天香公主》

演出|明珠女子歌劇團
時間|2013/03/09 19:30
地點|台北市延平國小操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2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1月
12
2023
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
12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