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陣文化裡的溫度《阿牛弄牛犁》
9月
04
2019
阿牛弄牛犁(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32次瀏覽
葉盈孜(社會人士)

《阿牛弄牛犁》作為台南藝陣傳承扎根與推廣發展計畫中的一環,除可視為一齣純粹戲曲作品觀之,或許亦可從其欲傳達的意涵及推廣目的析之。全戲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權衡、家族傳承和個人意志的拉扯等,於劇情推展下均呈現恰如其分的張力;而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陣親臨現場獻藝,登台時間點也是巧妙的,除營造首尾呼應的整體感,並搭配剪接播放的刈香影像,使觀者能夠產生直觀而深刻的體會。

《阿牛弄牛犁》由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陣的〈一條手巾〉及影像記錄揭開序幕,本部分若就整體節目安排而言顯得略長,但若考量其目的及後續劇情推展,其實也算合宜。主劇情從三寶扮演的旦角因表現心不在焉,而被其父阿牛訓斥展開,其後由主委馬馬號的插科打諢間,帶出牛犁歌陣參與刈香對庄頭的意義重大,三寶身為神選的藝陣旦角扮演者,背負家族薪火傳承的責任,卻因幼時反串遭受譏嘲造成的陰影,導致本能抗拒,繼而引發種種衝突,均扣緊主軸。各角色性格塑造鮮明,阿牛一家的勤懇樸實也相當可愛,惟馬玉蘭刻劃相對平面,其存在似乎對劇情的推進無甚影響。

秀琴歌劇團乃台南知名歌仔戲劇團,其齊整演員素質及各檔戲劇的創作品質均有目共睹,本作雖未安排太多大動作的傳統歌仔戲身段展現,然而為切實表現牛犁歌陣的步伐走位,可見演員下了十足功夫。劇團紮實的吟唱功底,也是本齣戲不可或缺的點睛要素。此外,值得讚賞的是本劇節奏明快流暢,在劇場故事越說越長的此刻,多有三小時大戲,如何掌控相對短的時間,將故事說得完整動人,更需要精準剪裁的功力。

除此之外,本場演出很驚喜的可欣賞到三種(四種或更多?)不同版本的牛犁歌演繹。開場前及中場反覆播放的蕭閎仁新編曲演唱的流行樂版本,是溫柔繾綣的迷人旋律。開場後及尾聲由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陣搭配後場配樂,是生猛有力的樸實鄉音。劇情中的傳統牛犁歌陣,則以歌仔戲曲調打造熱鬧歡騰的氛圍。而由馬馬號籌組、引人發噱的新版牛犁歌陣,則是荒謬逗趣、十足喜感之作。

劇終,在戲劇和現實中都是阿牛的團長張秀琴,真情流露的致詞亦使人動容。傳統的傳承乃代代薪火綿延而來,劇團經營如是,文化保存如是,除卻技術層面的保存,俱是人情積累、承諾與責任的寄託。而傳統的發揚,則是致力使觀者得以感受其可貴之處。因此,欣賞《阿牛弄牛犁》後,對平時鮮有機會碰觸藝陣文化的筆者而言,不再是有距離的宗教儀式或刻板印象,而是有溫度的虔誠信仰,更是陣頭成員與庄頭的鄉情羈絆。

《阿牛弄牛犁》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19/09/01 14:30
地點|台南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正明龍歌劇團的劇本,一向皆非平鋪直敘式的展演,編劇家慣用倒敘的手法演繹故事,每予人有思考、回味的空間,是其長處,像這齣戲自韓信年少出身,演至殞命宮闈,全劇劇情的鋪陳,不妨從其演出的場次分析,即可見出該戲敘事輾轉、恣意,倒敘中有倒敘,可謂每一段落(場景)皆有可看性。
9月
02
2025
同時也對老、新的「對花槍」演出進行分野,形成了「傳承」與「承接」的戲劇邏輯:年輕演員展現技藝的生命力,老演員則承接劇情的厚度與精神,兩者一前一後,呼應「對花槍」的雙重意涵——情感對峙、技藝交鋒。
9月
01
2025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