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劇場向來自詡為「演員的劇場」,各項戲劇藝術元素,多以演員的表演取代;而劇本要寫得好,也必須依據劇情需要,將唱、做、念、打分佈均勻,以免劇本「說得」太足,剝奪了演員的表演空間。這次一心戲劇團在大稻埕演出的《八府巡按》,除了演員功法讓人驚嘆外,在音樂方面,則由陳孟亮設計編排,加入了不少新編曲調,也運用了現代劇場技巧,讓舞臺造景迅速營造三度空間。
這部《八府巡按》的音樂曲調,除了經典的【七字調】、【七字爿】、【四句聯】、【都馬調】、【雜唸調】之外,也運用了一些改編自流行歌曲的音樂,如【台灣夜來香】、【可憐青春】、【夜雨打情梅】,新編曲調則有陳孟亮設計的新編曲調未命名一首及【怨金蓮】。在這部《八府巡按》裡,曲調演唱方式出現多起二人或三人聯唱、或重唱,這種方式導致一個曲調由二人或三人分唱,會有一種各唱各的情節產生,或者一問一答、或是以敘事的方式將情節往下再唱下去,延續故事的發展。這種曲調的演唱方式其實是豐富了演員的表演模式,也疊加了情節的空間情感,當同一曲調有人重唱,很明顯的就是一種各說各話的情節,或心思重重的各懷鬼胎,時空就被切割成一個或二個以上;當曲調一問一答或是敘事方式演唱時,時空背景就只有一個,在這個部份,《八府巡按》在曲調的運用部份有加乘戲劇張力的功能。而除了傳統曲調、新調及新編歌仔調之外,還有一首胡撇戲常用的【郊道】,做為鳳劍英帥氣出場主題曲使用,也有畫龍點睛之效。
演員的身段功法,除了表達演員的喜怒哀樂之外,形塑個人特質、展現個人魅力、生景造物也是它的主要功能。在第四場〈雲遮月、霧中花〉八賢王迎親這段,場上音樂運用老調新彈,重塑北管曲牌【馬隊吹】的方式營造出喜慶氣氛,台上四名轎夫將現代國標舞拼貼在傳統身段上,四人隨樂起舞,一會翻滾、一會抬轎、一會平地走路、一會繞圈疾行,明明手無一物,卻又能將抬轎的動作意會於觀眾腦海,抬起轎走起路,那手勢、那步伐又似扛有重量似的,那景那物就像從四人身旁延生出來,整個迎親舞蹈營造出喜慶的氣氛,再搭上熱鬧的鑼鼓器樂,十足地挑戰觀眾視覺,實是令人耳目一新。
再來就是對於一心換景的手法真的是感佩到了極點,場上大道具並不多,但軟布景卻是讓人目不暇給,換景之快、換景之多令人瞠目結舌。充份利用中隔幕、背景幕的功能來做場景的轉換,並結合多媒體投影及燈光做特效,達到營造情境的目的,使得情節發展順暢、緊湊。雖然在中場發生一幕拉錯布景(拉到一半又拉回去)的情況,但還是覺得一心換景的能力真的很強,值得稱讚。
《八府巡按》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2/04/29 14: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