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直觀欣賞的藝術:《烈焰輝煌.韓德爾》的溝通策略與多元性
5月
15
2024
烈焰輝煌.韓德爾(微光古樂集提供/攝影周芳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4次瀏覽

文 顏采騰(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音樂,看似是所有藝術中最直觀、最直擊心靈的一種形式,但它其實也需要一定的知識預設、背景認知才能欣賞;這一點,在我們跨出舒適圈時最能夠明白。以廣義古典音樂中的古樂(early music)為例,它以歷史研究為本,使用復古樂器並演奏早期曲目,形式上雖和一般主流的古典音樂演出相近,對許多樂迷來說卻是新奇、陌生而有些令人卻步的深廣領域。

也因此,古樂為了讓自身的邏輯、背景與理念被了解,它在臺灣逐漸發展為一項兼顧藝術性、主題策劃與知識傳遞的多元展演。國內多數的古樂演出,不論規模小或大,大多訂有鮮明的策展主題、穿插生動的音樂史或樂理科普,或以講座表演形式進行,即使是最單純的演奏會也對觀眾的感知與理解有所考慮。從這個角度來看,微光古樂集與義大利和諧古樂團(La Risonanza)跨國合作的《烈焰輝煌.韓德爾》,看似是場拼盤式的大型音樂會,其實它也細膩地考慮了觀眾預設以及自身的可理解性,並展現了微光古樂集一貫的特色理念。

《烈焰輝煌.韓德爾》應是以一般古典樂愛好者為主要觀眾群,它以「十八世紀巴洛克歌劇院」為中心主題,並從「主流曲目」以及「低門檻」兩個方向選曲:主流曲目部分,包含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BWV 1043)、韋瓦第長笛協奏曲《夜晚》(RV 439, “La notte”),二曲在古樂復興前已蔚為熱門(多數人心中的範本也許是歐伊斯特拉夫搭配曼紐因、卡拉揚搭配柏林愛樂的現代錄音)。而「低門檻」的部分,壓軸的韓德爾清唱劇《狂熱的愛戀》(Il delirio amoroso, HWV 99)是特別好的選擇:在韓德爾的神筆之下,該曲有著清晰的音樂意象、鮮明的角色情感,即使是初次聆聽的觀眾,也能被那反覆悲嘆的一句「你要從我身邊離去」(tu vuoi partir da me)給深深打動。而不管是熟悉或陌生的曲子,大鍵琴家兼指揮波尼佐尼(Fabio Bonizzoni)都在樂曲間給了簡短而生動的介紹,大大降低了欣賞門檻。


烈焰輝煌.韓德爾(微光古樂集提供/攝影周芳晨)

雖然邀來多位古樂名家共演,但全場焦點並未集中於任何一位演出者;相反地,它讓眾人雨露均霑,輪流享有曝光機會。巴洛克小提琴家寺神戶亮身兼樂團首席及獨奏家,他的琴音清亮持中卻氣勢凌人,在合奏中仍顯出自身的強大能量;演奏巴赫雙協奏曲時,他則和大下詩央更溫厚而果決的演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木笛演奏家梁益彰,一如既往地有著充沛的舞台魅力,自在而自信的演奏,在泰勒曼雙協奏曲及合奏曲中都很亮眼。古長笛家馬鈺則相對穩紮穩打,自身特質加上古長笛本身柔弱的音色,給出了平淡溫和的韋瓦第詮釋。我們也可以說,藉由多位演奏家的輪番上陣,焦點重新回到了作品以及古樂本身;對於不同演奏家風格的多重印象,最終會化為「古樂即是如此豐富」的認知,讓古樂聆聽經驗變得開放。

當然,擔綱《狂熱的愛戀》獨唱的女高音黃莉錦,還是佔據了不少風采。她以演唱技巧以及高力度抖音為主導,偶爾犧牲了些細節與感情表達的直接性,但那綿密穩定的長音、低音區的細膩弱音以及情緒激昂的強音,則令人印象深刻。安可曲時,她與演唱著名的〈讓我哭泣〉(Lascia ch'io pianga),溫暖的復古弦樂在底下起伏襯托,成為當晚的美好時刻。

對古樂比較熟悉的觀眾會發現,雖然都是以「古樂」為名,但其實每位演奏者都來自不同的學院甚至世代,彼此之間的風格差異並不算小。例如,寺神戶亮師承古樂宗師庫伊肯(Sigiswald Kuijken),大下詩央則來自歷史更悠久的巴塞爾古樂學院(Schola Cantorum Basiliensis);其他國內的幾位古樂演奏者,也都有不同學養背景,其中幾位如趙怡雯、彭幼昀等人甚至是晚近才開始學習古樂。乍看之下,這樣的組合似乎相當雜亂且歧異。


烈焰輝煌.韓德爾(微光古樂集提供/攝影周芳晨)

但是,這種歧異的組成,一方面可以說是微光古樂集的核心理念之一,一方面則可以說是臺灣古樂的特色。根據筆者對於該團的認識,他們始終不願將「古樂」化約為任何一位音樂家的個人風采,因此,他們的每一場演出始終都有著不斷變化的編制與中心演奏者;作為一個古樂的推廣平台,該團開放地接受著不同古樂學習背景的音樂家,而不預先進行流派的區分——應該說,臺灣作為沒有古樂學院或科系的非西方國度,也作為吸收外來西方音樂文化的它方,我們的角色本就是、也應是廣納不同風格及特色的演奏家,進而彰顯展現其中的多元性。並且,這個多元性本身,正是古樂在臺灣的絕佳利器。至於在每個演奏會的當下,這種多重學脈的複合、專業與學習中的並置,藝術性和古樂發展的價值要如何取捨,則是演出方自己要衡量的責任。

回到演出本身,唯一稍嫌可惜的也許是,在清唱劇的弦樂獨奏等段落中,古樂技術本身的表現(好比寺神戶流利但隨性的拉奏、大提琴的直白琴音)凌越了音樂意象的勾勒,讓一般觀眾僅止於對技術本身的蒐奇經驗。不過,所有藝術本來就都是輸出端與接受端兩造彼此拉鋸、互通理解與不理解的過程,期待古樂在這個持續變動的進程之中,終有一天能讓多數人熟悉,變成一項能夠「直觀欣賞」的藝術。

《烈焰輝煌.韓德爾》

演出|微光古樂集、和諧古樂團(La Risonanza)
時間|2024/05/02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樂興之時和導演鴻鴻的勇敢實驗精神,似乎為台下眾多樂興之時的樂迷,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夜晚。然而在激情過後,在解構了普契尼的歌劇之後,我們還是得思考一下:普契尼音樂中純粹的藝術性崩解後,就像時興的分子料理一樣,巧思之後究竟還剩下什麼?
10月
04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10月
04
2024
當代箏樂的異域風潮的形成,卻是始自於中國作曲家們企圖以未受到西化影響、純粹的民族音樂作為素材,發展出具有東亞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
9月
25
2024
透過效果器,吉他不再是吉他,如同黑膠唱盤也不再是黑膠唱盤,這些「樂器」不但是打造實驗之聲的管道(channel),更進一步促成了全新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
9月
25
2024
在這個製作版本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舞台場景的設計與呈現。這種呈現方式讓觀眾隨著四幕劇情的發展,在視覺上彷彿參與了一場藝術史上的名畫饗宴。
9月
25
2024
原本僅僅是被動操控的樂器/物件,變成了能即時運算、回饋、甚至主宰聲響的能動者(agent)。音樂演奏從「演奏者→物」的單一關係,變成了「演奏者→物→演奏者→⋯⋯」的無盡雙向對話。
9月
20
2024
迪里拜爾將美聲技巧的藝術,精準地呈現在她演唱之中,做了最佳的示範。她的演出彰顯出的,是美聲藝術的精隨不在於音量大小,而是在於絕佳的氣息與聲線的控制。這些歌曲在她堅定的母音與氣息的搭配之下,呈現出豐富多彩又溫暖抒情的音色,讓她得以將音樂性發揮到極至,透過她的聲音昇華至更高的藝術層次。
9月
18
2024
因為爵士樂的本質就是融合,而以創作的角度來看,「融合爵士樂」可以發揮的範疇是很廣的,甚至「世界音樂」都可以當成是「融合爵士樂」的一部分。這或許也解釋了「天際線」為何要改編客家、福佬、原住民音樂,借用這些音樂的元素,轉化成即興演奏的一部份。
9月
18
2024
而快板的〈卡迪斯姑娘〉相較於其他抒情曲目,實則容易得多,迪里拜爾用曲末一顆肯定的高音,告訴聽眾雖然整場曲目沒有歌劇作品,但這位花腔女高音仍然寶刀未老。
9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