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嘗即止迺夜市《七里香》
10月
10
2011
七里香(肢體音符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1次瀏覽
徐開塵

由肢體音符舞團三位年輕舞者許瑋玲、林春輝、彭惠君共同創作的《七里香》,將「夜市人生」搬上舞台。「夜市」是台灣常民生活文化的重要象徵,也是最能展現在地生命力的場域,《七里香》以社會底層生活百態為題,再現人人熟知、印象鮮明的日常經驗,看似簡單,其實未必容易討好。

舞作以夜市重要一景「彈珠台」開場,藍白紅色條狀塑膠布、昏黃小燈泡懸掛四處,攤販推車羅列,台味十足的夜市畫面立現。滿台馬桶吸把,如彈珠台的針柱,舞者變身人珠滾動跳躍;旋即,攤販推車成為投影幕,夜市實地拍攝的影像投射,電音音樂和台/粵語歌曲搭配歡樂的台客群舞,以及手搖冰、套圈圈遊戲、擴音喇叭叫賣、發送傳單等,令人目不暇給的夜市動態交替呈現,炒熱氣氛。

夜市是各取所需、人際關係混雜的場域,創作者由此切入主題,拉出多條軸線,有回台尋找鄉愁的男子、叫賣者與顧客的互動、警察當街追逐攤販、情侶吵架分手等,完全寫實手法呈現。叫賣衣服的段落,只見舞者不停地從衣車吊桿上拿取衣物,在身上旋轉比畫後,又放回衣車上,眾人做著相同的動作,一再重覆。地攤女摺疊衣物,和消費者翻找挑選時,還當真在賣衣服,卻渾然遺忘肢體是展現動作和說故事的利器,而未能有所發揮。

再者,警察追攤販更是夜市和台北街頭常見景象,最容易對應觀眾的生活經驗。舞作中,警察追趕攤販的畫面,以及哨聲響起,地攤女捲縮地布,瞬間變成乞討人的設計,是有趣的創意,可是當觀賞者還在期待「然後呢?」,創意卻停留在此,又見同一動作的重覆再現,依然沒有新的發展。

「點」鋪展成「線」的同時,又拆解處理,各自編舞,一個小主題或焦點被放大成為不同段落的演出,轉接手法不夠流暢,反而凸顯了結構鬆散和內容單薄。其實舞者水平整齊,默契不錯,卻因舞蹈設計變不出新意,使有些段落成了無法快轉的跳接畫面,也稀釋了作品的力度和舞者的身體能量。

這個作品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故事要呈現,劇場演員陳彥壯跨刀擔任腳本編撰和戲劇指導,試圖加入戲劇元素,強化敘事性,以一位海外遊子因擺攤賣小吃的母親生病而回到夜市尋找鄉愁,作為開始與結尾。這個角色混跡於似有若無的情節裡,不是說書人,也不是串場者,倒像是夜市裡這攤和那攤緊鄰卻無關,在夜市看也不怪,在這個作品中就少了一點說服力,亦曝露出舞蹈和戲劇的拉扯。

七里香,是席慕蓉詩作裡的鄉愁,是全年開花、香味濃郁的植物,也是台灣小吃雞屁股的別稱。這次演出主題清楚,可惜藉夜市呈現人生百態,對生命歷練不夠豐富的年輕創作者來說,掌握不易,而少了他們近看夜市人生的觀點。

近年國內愈來愈多舞團主動搭建平台,作為新秀創作和發表的舞台,傳承與扶植的精神和意義,值得嘉許;但也期望舞團在提供機會的同時,對於作品的藝術性和完整性,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提醒,讓這項美意能展現令人驚喜的成果。

《七里香》

演出|肢體音符舞團
時間|2011/10/6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三位編舞家以自己深入的觀察,加上舞蹈上精準的訓練,夜市裡各式各樣的買賣竟巧妙地變幻為精簡俐落的現代舞蹈動作,再熟悉不過的日常所需和交易過程,若非舞蹈家深刻地體驗和察覺時時刻刻的當下,哪來這麼多的美妙動作。(詹姆士)
10月
11
2011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