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翹板的平衡與失衡《杏仁豆腐心》
9月
22
2014
杏仁豆腐心(壞學長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59次瀏覽
邱書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繼採取環繞式的空間展演,並由觀眾主動選擇駐足的觀戲視角《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後,台南人劇團於321巷的戲花園再度敞開,本次迎接的是由壞學長劇團執導詮釋日本劇作家鄭義信筆下的經典代表作《杏仁豆腐心》。

《杏》劇描寫著一對分手的男女即將分居,藉由日常生活的對話帶出居住處所的背景記憶、雙方家庭的成長背景、兩人在相處上所碰觸的情感問題。劇中顯然地打破東方傳統刻板印象,顛覆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與社會型態,反以「草食男」與「肉食女」的角色形塑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也合理地推敲女方因為成長的環境而建構出她既獨立又脆弱的人格特質。但綜觀女高男低的權力抗衡下,在情節的轉動中並非如此的單一與一致,劇作家巧妙地運用男主角握有女主角對於渴求「愛」的掌控權作為反撲的一個動力,間接成為主因下而產生的次因,才不致落入因角色性格而產生一面倒的劇情走向。

男女關係的論談不斷地在劇中或現實中被討論,但關係總包含著一些元素,可能是愛,也可能是信任,在這裡則是討論「真相」。每個人都擁有不能說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是角色的弱點,角色則是被多層薄膜所包覆,只要一戳破秘密的核心,整個薄膜就會失去保護的功能,兩方甚至多方的關係就會隨而轉向。於此,劇中的這對男女擁有共同的致命弱點,但他們都不願意去面對及討論,往往在情緒失控的狀態下,就會選擇用刺破的方式來捍衛自我,而受傷的卻是彼此。戲中所安排的布偶「頑皮豹」正象徵著保護與掩飾,透過一層表象虛假的自己,那些當下的不堪與懦弱似乎都會藉以得到舒緩,面對面、眼對眼時的恐怖真實感也在保護下得以袒露真誠;偶的假是相對現實人物的真,情感的真往往卻需要假來加以庇護,彷彿能穿過偶看見人物最赤裸的本質。

全劇一景到底,在321巷日式平房的室內木造空間中,觀眾與劇中人物一齊經歷這段75分鐘的情感起伏,醞釀的過程如波浪般,大浪來襲後,留下小小的餘波盪漾,最終望見沙灘上所褪去的水痕。雖然劇場觀演形式仍以鏡框式作為使用,但就整體空間而言,已突破傳統劇場空間的束縛,彷彿是我們踏入這對男女熟悉的空間,一堆外人卻同劇中主角被當下的既有建築物所包圍,充滿著實際地「窺視感」。這番窺視,讓我們得以在鏡框外省思觀看卻保有安全感,卻因建築物的實體存在而產生情感上的流連。

一段完好感情的建立需要彼此經由不斷地溝通、支持、信任與包容等元素才得以產生愛,即使是那麼的微薄,一旦單方缺少,終會導致關係的失衡。如何愛與如何維繫愛永遠是生命中的習題。

《杏仁豆腐心》

演出|壞學長劇團
時間|2014/08/30 19:3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中男女的關係並未在演員的互動中建構出來,除了後半場的若干激情片段,可以感受到兩位年輕的演員放開投入的強度;整場許多內在情感細膩轉折的對白總像是被無意識的快速執行完畢,導致破題的杏仁豆腐也成了破碎的滋味。(楊美英)
9月
03
2014
在這個「本地」(台南)的「異地」(日式)建築裡,彷彿錯落出了一個被扭轉的「異空間」,正上演著一個來自日本的故事。導演雖未原封不動地複製原作,卻未對劇中的語言有太大的更動,這種「半轉譯」的詞彙,反而映照出台南這個演出場域的特殊性與雜揉性。(吳岳霖)
9月
01
2014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